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3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粱凤萍 吴登强 覃碧丹

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537100

【摘要目的 观察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86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2021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6例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在术后护理中采取普通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各43例;以对比的方式观察两种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心理状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6.98%(3/43)低于常规组23.26%(10/4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并确保较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癌;介入手术;心理状态;住院时间;并发症

据统计,肝癌是世界上第6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约82%的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55%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且发生于中国,严重影响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而介入手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术中风险较大,容易致使患者术后产生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并发症状[1];部分参考文献中曾提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观察,探究其整体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9年-2021年,选取对象为86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74岁之间,均值(42.6±8.1)岁;男性:女性=23:20),给予普通护理;实验组43例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74岁之间,均值(42.1±8.3)岁;男性:女性=22:21),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两组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后可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1)均经我院相关辅助检查后符合“肝癌”疾病诊断标准,且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2)病史资料齐全,语言沟通清楚的患者;(3)本人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内容表示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的患者。

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存在精神类疾病,未合并心脑血管原发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3)依从性较差,自愿退出此次研究内容的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介入手术后护理中由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要求给予日常巡房、保持病房整洁干燥、指标监测等普通护理干预内容;同时针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实验组,则在常规组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1健康知识普及

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由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针对其手术情况以及身体恢复效果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肝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知识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恢复的医学观念;针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则需要耐心倾听其内心真实想法,与家属进行协作深入到患者家庭去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鼓励鞭策,对于特别贫穷的家庭,医院可适当对其进行医疗费用的减免或者组织募捐活动,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1.2.2术后干预

患者介入手术结束后需要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将手术治疗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监测,保持患者的留置管道通畅以及安全性,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跟进,促进早期排气功能的恢复;指导其进行24小时的绝对卧床休息,并做好穿刺部位的加压包扎工作。

1.2.3并发症护理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现象,护理人员应该通过聊天或者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其更好的接收治疗;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其伤口周围是否清洁、干燥或出血,避免相关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后出现发热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实施温水擦浴(37.5~38.5℃)等物理降温和采取布诺芬混悬液(38.5℃以上)治疗。

1.2.3出院指导

患者治疗结束准备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日常饮食及康复的叮嘱,指导患者多饮水并进行正确用药,通过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身体新陈代谢的恢复;并做好患者的回访工作,告知患者如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进行就医指导。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

  1. 心理状态[2]: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较低的一组患者表示心理状态干预效果较好。

(2)并发症发生情况[3]: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腹胀+发热)/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和(n)表示, x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 )表示, t值检验,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两组护理前的心理状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效果[`x±s]

组别

n

时间

焦虑评分(分)

抑郁评分(分)

住院时间(d)

实验组

43

护理前

49.56±3.78

49.87±3.96

-

护理后

37.16±2.47

35.26±2.36

6.59±1.32

T



18.008

20.782

-

P



0.000

0.000

-

常规组

43

护理前

50.15±4.06

49.25±3.88

-

护理后

42.86±3.06

41.35±2.56

8.69±1.98

T



9.403

11.144

-

P



0.000

0.000

-

T两组护理前比较



0.697

0.733

-

P两组护理前比较



0.488

0.465

-

T两组护理后比较



9.505

11.469

5.787

P两组护理后比较



0.000

0.000

0.000

2.2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预后情况

常规组中并发症发生患者10例,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患者3例;相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6.98%(3/43)低于常规组23.26%(10/43),具体数据详见下表2:

表2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预后情况[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n)

腹胀(n)

发热(n)

发生率(%)

常规组

43

4

3

3

10(23.26)

实验组

43

1

1

1

3(6.98)

X2

-

-

-

-

4.441

P

-

-

-

-

0.035

3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4],肝癌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吸烟、作息不规律、饮酒以及病毒性肝炎等日常生活不良习惯和基础性疾病具有密切联系;而临床中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部分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手术的预后及恢复效果[5]

本次研究中,通过在肝癌介入手术治疗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显著;临床护理路径以临床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健康知识普及、术后干预、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干预内容后,不仅大大的改善了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缩短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同时也整体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效果显著。另外,部分医学研究专家也曾表示[6],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可充分降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为6.98%;这一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在术后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婷婷,蔡惠安.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v.5(24):178-180.

[2]冯娜, 杭秦雯.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20, 27(1):80-83.

[3]黄佳燕, 郭梦霞, 简杏清.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8):83-85.

[4]郑轶辉.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研究, 2019, 1(6):118-118.

[5]朱文英, 江园, 刘雪.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 2020, v.41(3):220-221.

[6]和欣.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5):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