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中达成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教与学中达成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阮帅 1 李金弟 2

1. 阮帅,北海市电教仪器站, 536000 2. 李金弟,北海市第七中学, 536000

深度教学是为学生深度学习服务。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进取精神。从学科思维的角度去挖掘学科的文化内涵。综合解决该学科出现的学习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从学生视角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学生具有差异性,主要由学生类型造成,“差”主要是水平的区别,“异”是类型的不同。依据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整理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运用信息技术中的资源库,建立每个学生的信息包,并且将类型接近,水平接近的学生分为同一小组。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判断“差”“异”的需要,预先通过文档包或APP根据学科文本的核心内容预设学习任务及配套文本背景的视频及滚动的画片。

上课时,根据学生以往的认知结构的信息,结合文本教材中的主要文化背景,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置情境引入课题进入课程,促使学生接受情境任务,学生会在丰富的真实情境的召唤下,产生特殊的好奇心会对文本承载的信息发生追求。

课程的重要情境是教学交往情境。这是教师、学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新课的导入注入了新的信息,通过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经加工才进入学生的长时记忆与原有知识搭建提升认知结构,必须满足三个心理结构维度 1.相互认知维度 2.信息交流(内容)维度 3.关系维度。根据大多数学情,依据文本主题设计主流性交流情境,辅之以教师终端与学生终端编联传递个别需求交往情境。

教学交流中对象双方都必须明白: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什么,我们在说什么,在思考什么,我们共同意向是什么。这是一项社会交往过程,是一种文化实践。

文科学科的教学交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语文《雷雨》可以改编为课本剧,精心组织课堂表演,与视频直播集中为立体的真实情境。通过视频对话,真人对话,强化了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教与学的交流通过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以及适当的参与达到渲染了情境。

理科学科的教学过程要凸现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责任。例如化学课讲解例题(人教版高一)测定60c975f4cdf35_html_6f1d62f44c404c33.gif 液体温度先升温后降温测定PH值。 先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体会过程,同时用大屏幕集中显示真实的实验过程,随即直播规范的对应视频。结果发现升高了溶液温度 PH值反而降低碱性被削与学生原认知矛盾。抓住机会问学生:PH降低说明了什么?调动教师学科思维去滋润学生科学思考,引导学生从分类观和价值观去完善学生的思路。加热升温后液体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60c975f4cdf35_html_a950657585049955.gif ,使60c975f4cdf35_html_8097c2dd44779bba.gif 浓度减少,PH降低。促使学生运用认知物质思维模型去发现化学学科内深层次问题,培养对科学的责任。

二、要根据教学要素,组织课程,构建课堂

深度教学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的自主发展,指向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堂创新的教学活动)。具体落实在学科教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大单元主题教学

在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的心理机制同化,促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判断学生的思维。将学科内的主要核心概念、观点凸现的对应内容组成主题鲜明的大单元主题教学。

例如,数学课的函数教学,反比例函数图像,以原点为对称,指数函数图像以Y轴对称,对数函数图像以X轴对称,二次函数图像以Y轴对称。以“对称性”为专题作函数大单元教学,采用多媒体,师生同屏,分享大屏幕上直角坐标上变化的数学曲线图像,达成“数形结合”认知方法去认识图像的数学内涵。

(二)依据相同的要素,组合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

深度教学不但要尊重课堂教学的基础规律(科学性),而且还要重视教学的自由属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例如化学课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蛋白质的特性,结构为一级二级的内容,高中生物生命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选“蛋白质”作为主题,组合化学、生物教师合作“蛋白质专题”研究课,通过真实的实验(学生或教师演示)和微课视频同时展示科学探究的魅力。以学生的不同视角(差异)从化学分析有机结构的特性,从生物功能判断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训练不同起点的学生的思维拓展,促进达成无边学习。

例如语文课《木兰诗》描述的历史背景正好与历史课的“府兵制”相一致。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诗的韵味,组织语文、历史学科合作重构课程《探究“府兵制”下花木兰形象》,重建的课堂,由语文、历史两科老师交替指导,学生共同探究,木兰作为女性为什么要自己买兵器上战场,这就是北朝实现府兵制的体现。实现语文与历史相结合的综合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中史料资源的视频播出,在声、光、电相彰的感人场面补充两学科内容的文化背景,调动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指导深度学习,融汇科学实践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有三个维度:1. 夯实文化基础 2.调度自制发展 3.组织社会参与(即实践与创新)。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在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发展进程中,以学科文化基础为起点,创造学习时机,自主参与学习中,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整班教学提高模式。

1.运用平板电脑开展小组学习交流(同学与同学,小组与小组,小组与教师)。

2.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计算机,选择代表性的问题,运用图示与生成图示的技术生成思维导图、模型图、概念图,将要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在屏幕上。

3.基于使用平板电脑、教师终端、触控一体机三位一体,教师从学情出发,指导学生实时学习,安排“教师与学习小组对接”或“教师与学生对接”模式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学习(自主),思维(学科),新建(知识)。

教学中要开展科学知识与人类文化重建过程的学习,在深度教学中要体现科学实践,史学探究和文学实践,数学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大规模地,精致地展示相对应宏大过程和通过微课展示精细的实验前景,实现数字文化和学科文化的融合。建立信息技术的敏感与学科内涵相结合的默契,学会运用学科的学习方法论。



60c975f4cdf35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