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培训基地资格性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关于职工培训基地资格性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曹玉涛

哈尔滨职工培训基地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为解决资格性培训授课内容标准不一、授课教师浪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问题。自2014年起,我局通过在资格性培训中有规划的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即通过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使培训授课日益规范系统化,实现了教案课件的共享,减轻了学员的考试负担,让学员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工培训;体系建设

一、课程体系建设产生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实施,资格性培训内容得以规范,推动了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的融合。

1.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课程体系内容各个层面的修订完善,将铁路总公司下发的《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中规定的宏观、纲领性的要求,结合我局运输生产特点和实际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在完成“规范”中规定的培训要求的同时,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能更好达到资格性培训效果。

2.规范的课程体系减轻了授课人员负担。项目设计、教案题库编写、课件制作等基础工作,需占用授课人员大量时间。课程体系有了统一标准,拿来即用,减轻了授课人员负担,节约了大量时间,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研究教学和背课上。

3.丰富了教学手段。过去有的教师,不会应用新式教学手段,如用ppt课件进行授课等,习惯沿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有的年纪较大教师,没有外因促动,自身改进教学手段及方式动力不足,授课直观性差。课程体系建设后,须用统一课件进行授课,致使必须使用en

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推动教学学习动力,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更新。

4.减轻了学习压力。课程体系对学员的结业测评采用机考,考试试题全部为判断、选择等形式。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结业测试不用死记硬背,主要靠理解,降低了考试难度,减轻了学习压力。

5.促进了专兼职教师能力的提升。过去专兼职教师授课上各自的最大短板为,专职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掌握系统,授课内容易于理解。其短板为脱离现场时间长的专职教师,授课时与现场实际结合不紧密,实用性不强。兼职教师恰恰相反,实际经验有,但授课不专业、不系统。课程体系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二者的融合。授课内容编写和审定、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采用由基地教师、站段人员及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实现了互补,促进了各自优势的发挥。

二、课程体系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维护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从2014年起课程体系建设起,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建设上,回头查遗补漏发现,7年的时间,知识发生很大变化。查出的问题多数集中在规章制度没有及时更新,新技术出现后没有及时编入。暴露出维护机制和保证推动措施的不完善,造成课程体系与运输一线实际存在的滞后问题。

2.衔接统一需要加强。局级资格性培训题库主体内容是在2008年开发的,2014年11月前对新规章涉及的试题进行了全面修改,但对2014、2015年开发的课程体系内容没有整体衔接,存在课程体系内容与题库考试内容不吻合问题。

3.授课人员主动钻研授课内容和教法动力不足。规范完整的课程体系建成后,在减轻了授课人员负担的同时,也产生了授课方式千篇一律、没有特点;授课人员有了现成的教案课件后,不钻研课程、不研究教法等新的问题产生。

4.考试形式制约了考试内容。机考考试全为判断和选择,对分析判断等应急故障处理等问题考核困难,存在对知识的考核不全面的问题。

5.考试结果不一定反映实际能力的问题。由于有了固定的授课内容及考试试题,学员听课动力不足。为了考试需要,有的学员不听课、光背题。从考试结果看。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成绩普遍好于现场有经验的老职工。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维护上没有形成完善管理机制。虽然设立了维护人员,但这些人员都是兼职,没有相应的管理、监督、奖惩机制,造成部分体系更新滞后。有的新技术、新要求由于维护人员(尤其是职培基地维护人员)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不畅,致使维护人员本身对新技术新要求的了解滞后,致使体系更新完善不及时。

2.对师资在课程体系应用的引导上不到位。在师资聘用上按专兼聘相结合的标准选聘师资,但师资选聘偏重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忽视了对教师综合能力(如教学方法、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要求。致使有的教师只求完成任务,不思强化质量,全面依赖课程体系,把体系规范当成了拐棍,暴露出对体系应用在引导上存在问题。

3.考试方式过分依赖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机考虽然可以减轻学员的学习负担,提升考试的公正性。但确实存在无法考察学员分析理解、应急故障处理等问题,致使学员上课听讲不认真,教师教学能力无法体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来自学员对培训目的认识不明确,另一方面反映了教师的责任意识还需加强。

4.培训管理上需要加强。学员重背题轻听课的问题,从表象上看是学员的问题,深层次挖掘反映的是我们教学管理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授课不能吸引学员。另一方面反映的是教学组织的管理问题。例如在试题管理上,没有将试题融入到日常授课中,化整为零发放复习题,做到试题发放与授课内容同步。而是超前一次性将试题全部发给学员,学员为求通过率忽略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此外,课程体系题库更新不时也是造成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由于题库不及时更新,同样性质不同时期的培训班,重复使用同一题库,学员之间互相传抄。

四、应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保证课程体系建设成果得到更好应用,制定以下对策措施。

1.进一步修订完善既有课程体系内容。针对调研中征求和发现有的培训内容滞后、跟进更新不及时、现场变化未及时调整等问题,集中组织编写审核人员对发现的问题逐一修订审核,并组织基地教师对接修改内容、更新题库。职培部要加强日常抽查,对对接不到位、运用不及时的限期整改,纳入考核。

2.强化课程体系动态管理机制的运用。针对体系动态管理维护不及时的问题,通过强化机制,严格管理来保证。对纳入课程和教材编写团队的人员,建立“编审专家库”,每年进行动态考评,符合条件的续聘,不符合条件的退出。职培部通过日常动态掌握、季度检查考核、年度综合评估,对各单位课程和教材体系使用、管理、维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质量不好、管理不善、使用率不高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结果纳入年度职教达标创优考核

3.保证新知识及时准确的沟通衔接。强化各业务处室与职培基地的联系沟通,各业务处室下发的技术、规章、办法等要转发给职培基地,便于日常的修改完善。基地教师要定期去浏览各业务处的技术文件等,按照文件做出调整教学内容。经常性的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建议有关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的业务培训及相关文件电报要会同职教部下发到职培基地,派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如有厂家专家授课,在电报中加入职培教师,保证专业教师的先知先会。

4.强化师资的聘用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库资源,做好教师的选聘,每半年开展一次教师授课质量考核,采用日常考核、听课评课、学员测评等方式进行。抓实授课质量,从课程准备抓起,从教师授课态度抓起。通过制定有力措施,促进教师备好课、讲好课。通过强化考核,做到“讲好讲坏不一样”,增强教师授课动力。按考核结果、分档标准核发讲课费。对考核为基本称职的教师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考核为基本称职的离岗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继续担任教学工作;对考核为不称职的,解聘不再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听评课,倾听教师心声、交流想法的多种方式,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好的授课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上.刘波林.标准化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J].中国标准化,2013(8):42-46.

[2]洪生伟.高校标准化课程的策划与研究 [J].上海标准化,2009(2):30-3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