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大做好非学历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基层电大做好非学历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胡星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0039

摘要:继续教育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主要手段,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的必然要求,而非学历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形成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为研究案例,就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突显培训特色,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探索出了做好非学历培训项目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非学历培训;实践;思考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非学历培训的主体,发挥干部、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培训基地的职能和远程教育的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深入推进与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合作,为其提供线上线下“两线”融合的培训模式,就如何做好非学历培训项目的管理、开发和实施形成了具有价值的经验和模式。

一、构建规范性,保障性培训管理机制

运行管理机制是搞好培训的基础,更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不仅能规范培训运作,也能激发工作人员的活力与动力。一是组织保障,设立专门从事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的职能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等工作。二是人员保障,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配备培训项目的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三是制度保障,构建了非学历培训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作手册,确保培训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每一项培训任务都按照“八阶式工作流程”来实施,即“任务分析、需求调研、方案策划、项目实施、过程监控、效果调查、总结反思、跟踪回访”等八个步骤。四是经费保障,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决算制度和培训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逐层审批”制度。

二、强化需求式、合作式培训项目开发

非学历培训具有非常强的市场化特征,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实效性、动态性特点,在项目开拓上需要把握市场需求,在项目运行上需要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当前在培训项目开发与拓展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自行开发新项目,根据培训市场需求策划培训项目并进行自主宣传招生培训。二是参与政府培训项目的投标,例如教师市级培训和国培项目,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项目等。三是委托培训,根据培训委托方的培训需求定制培训项目和培训方案。四是跨行业、跨校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利用双方优势共同进行项目的运营,借力孵化和培育培训品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当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特定产业、职业的技能培训和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提升参训者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出发,针对性地开发和拓展多样化、层次化和序列化的培训项目,主动为社会提供业务培训、岗位进修、能力提升、职业资格认定等培训服务。

三、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方案是在完成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培训具体内容的书面化的培训建议。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形式、培训考核、培训管理、经费预算等九个要素。培训方案设计是否成功,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从培训方案本身的角度来看,看方案的各个组成要素是否合理;看培训对象是否对此培训课程感兴趣;培训对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因为按需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培训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课程的科学性决定了培训的有效性。为了准确掌握参训者的培训需求,聚焦解决参训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一般在训前会围绕培训的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网络调研,并结合培训委托方的意见针对调研结果调整和优化培训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课程突出现实针对性,政策课程具有指导性,案例课程具有实践性,能力课程具有可操作性。

四、组建专家型、实践型培训师资团队

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没有与培训专题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培训效果。由于当前培训对干部、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教师授课专业程度、实践经验都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学校自身的老师主要从事高职高专和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专门党政教育师资和教育师范类师资,为解决本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全国选聘优质教师资源,不仅要考虑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注重其社会实践经历。因为实践证明,只有具有真实生活体验、在基层一线工作过的专家学者,讲课才能更结合实际,讲解更是深入浅出,其语言风格、态度观点也更能激起参训学员的共鸣。按照这一要求,从三个层面选择授课教师。针对干部培训,一是邀请专家名师。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中央干部培训“一校五院”建立良好合作机制,以天下名师为我师,广邀知名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开展培训提供专业咨询,为参培学员引领观念,夯实理论。二是邀请领导干部授课。为了保证授课与重庆实际结合更加紧密,邀请重庆本土经验丰富、业务熟悉、威信较高的领导干部讲解政策、分析形势,例如邀请了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市人力社保局等领导来校授课。三是邀请基层一线工作者。立足培训内容更“接地气”更有操作性,我们依托各企事业单位,广泛发掘基层一线的优秀工作者,鼓励他们上讲台分享工作经验,为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奠定了基础。针对以幼儿园教师培训为主的培训项目在师资选座方面主要采取“知名幼教专家的学术引领+幼教教研员的研讨提炼+幼儿园园长经验分享+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展示“的师资构建模式,帮助学员拓展视野,提升专业技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五、创设立体式、综合式培训方法体系

优秀的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实效的有效途径,任何培训项目在重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还要重视问题导向的培训理念,重点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运用培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培训任务、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培训要求,广泛采用“多元一体,集成创新”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外,还要广泛采用研讨式、现场观摩、实地考察、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做到理实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构建了“三段四步”“五主三法”等多种培训模式,提出了“五项修炼”的职业素养培训路径,并通过实施“五步递进”和“五微效能”的培训方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培训委托单位、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切实推动中央和市委重大战略布局、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培训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注重延伸性、发展性培训跟踪服务

实施训后岗位追踪是即是确保培训成果得以有效的转化,和延伸,也是进一步促进问题解决和管理行为的改善,尤其在教师培训中应用广泛。一是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培训后学员的教学行为表现和教学效果有没有得到新的提高和发展,确定跟踪指导的内容。二是采用混合模式进行跟踪指导。一方面指导学员回园转训,发挥示范作用。对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支持其回到当地开展转训工作,给予其课件、培训方式、培训组织技巧上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到参培学员所在的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会诊学员培训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并对改进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进一步实现培训后的差异化帮扶服务,促进学员个性化成长。三是强化网络研修平台,共享学习资源。针对学员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利用微信、网络社区等信息化手段,不定期为参培学员推送发送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巧等内容,帮助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四是改进。针对跟踪指导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对指导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作为今后培训的经验为新的项目实施奠定培训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实践为案例,从做好培训项目的关键要点出发,围绕培训项目管理、项目开发、方案设计、师资选择、方法创设、跟踪指导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为基层电大做好非学历培训项目,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宇 杨秀朝,《基层电大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出路——以怀化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1 期

[2] 李志成,《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