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改革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基于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改革的探讨

赵辉 刘海龙 苗润鑫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核心,其专业设置更倾向于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服务性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的群体是老年人。因此,学生毕业后在服务与护理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本文就基于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展开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改革

引言

职业教育是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主力军,但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与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相匹配的现象。从供给侧角度看,职业教育要服务需求、精准办学,精准招生、协同育人,提质扩容、精准就业,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同时,职业教育要加强劳动教育,塑造养老服务职业尊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创新创业氛围。

1教师要提高对专业课程的重视

教师要重新审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地位,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确定职业地位。与此同时,教师要思考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重要性,结合现阶段行业发展现状调整教学模式,突出服务性特征。教师要革除旧式教育的弊端,跳出书本内容的束缚,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挂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逐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此外,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将其放到与专业知识教学同等的位置,还要重新思考职业素养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导向,丰富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培养学生为老人服务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创设实训基地,也可组织学生去社区实习,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2科学设计学习项目

  1. 把握核心知识。以把握核心知识为设计重要目的之一。教师根据社会需求,按照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文件,牢牢把握哪些是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把这些核心知识分解,模块化地安排到整个的项目化教学之中。(2)设计驱动问题。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源动力,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原因之一。设计出高驱动性问题是学习项目的重要前提。驱动性问题设计的重点是把握核心知识的本质,把核心知识分解成具体知识,把具体知识落实到具体问题,把具体问题找到高效驱动。(3)实现高阶认知。项目化教学过程是高阶认知带动低阶认知。项目化教学过程时刻把握以核心知识为中心,通过过程学习到高阶认知,同时整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低阶学习,使学生认知阶段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3注重对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教学旨在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也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做铺垫。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护理能力的路径有多条,如演示法,教师可为学生演示护理操作,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老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教师应教会学生对患有不同病症的老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还要指导老年人适量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对于一些活动不便的老年人,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如何辅助老人翻身,避免其长期卧床,出现压疮;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教师要让学生叮嘱他们按时服药,还要定期为其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于部分昏迷的老人,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如何为老人清洁口腔,避免痰液堆积,造成窒息;对于部分有外伤的老人,教师要给学生示范清理伤口、止血、包扎的过程,降低老人的感染风险。教师也可应用案例法教学,给学生列举老人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讨论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一个老人用药期间呕吐该如何护理等。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在课堂上演讲。教师针对学生的护理计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逐步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采用实践法教学,将学生带入养老机构实习,针对不同病症的老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

4引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按需取用、模块组装”型教材库

在“纸质媒体”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基本遵循“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统一毕业”的流水线模式,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学习完公共德育课、公共文化课、老年人生理课程、老年人护理课程、法律法规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之后即可申请参与毕业答辩。从传统教学思维的角度来看,面面俱到似乎是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但这种要求放在“互联网思维”体系下去审视则会显得不够合理。在媒体融合时代,构建“按需取用、模块组装”型教材库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首先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模块化教材库构建过程当中,调整“过度全面、平均用力”的做法,将老年服务于管理课程教材库划分为医学专业教材库、信息专业教材库、老年人身心护理教材库、德育及素质教育教材库、通用基础教材库和实践类理论/案例教材库等模块,并提供电子课件、视听多媒体课件和答疑解难等配套服务。学生基于自身知识掌握现状,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课堂学习、课下学习和实践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取学校的学分认证、等级评价和企业认证。为了鼓励学生采用“按需取用、模块组装”的方式培养特长能力并兼顾基础素养,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适当收缩“必修课程模块”的覆盖范围,增加“特长发展模块”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并引入“学校&企业双认证”机制。

5区域合作,协同育人

整合行业资源,共建共享养老人才、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多地协同合作,发挥行业规模优势和组合效应,建立行业间职业教育沟通交流机制,构建院校一行业一企业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例如:可以组建包括社区养老机构、职业院校、养老行业、养老企业、养老公益组织等养老事业相关利益方在内的区域养老服务职教联盟,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有序发展,构建协同发展区一体化养老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合作上,地区职业院校可以抓住教育合作交流先行区的政策优势,通过当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合作开办养老服务专业,共同培养区域函需的养老服务人才。

结语

现阶段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方面,未体现服务优先的原则;部分教师也不注重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新形势下,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需教师以专业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服务及护理能力,使其树立全方位为老人服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龚大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及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2020(11):255-256.

[2]李卓.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85-86.

[3]王钰,王燕,刘香艳,等.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提升路径探索[J].科技视界,2020(5):215-216.

[4]侯晓霞.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评论,2019(1).

[5]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6]黄建设.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J].新课程(下),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