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陈小翠

佛山市顺德区 伦教仕版奋扬学校 528308

摘 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正确劳动观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加深小学生的直观理解、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小学生的心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多渠道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 劳动教育 数学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维的转变,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素质教育也面临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2]。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时代新的责任使命,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劳动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时代要求,立足小学数学学科及学生年龄特点,创新学科教学方式,助力劳动教育实践呢?

一、注重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创造,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要结合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及创造劳动技能。新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安排与选择大多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人类社会劳动的发展、富含数学文化内容。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数的组成”内容中,通过创设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如何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数,如:摆石头、动物骨头上刻画、摆小棒、计数器、阿拉伯数字等方法的演变。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劳动的角度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诞生于人类劳动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劳动生产过程创造了文明,从而植入劳动创造智慧的理念,因此劳动实践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

二、通过数学活动,提升劳动能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形象思维处于主体地位;而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实践性、思维性、逻辑性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探究过程,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掌握方法、提升劳动能力。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整理房间、书包等劳动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数学实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今天我当家”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购物、做饭等劳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简单计算,同时体验父母当家的不易,从而更懂得关心父母、热爱生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类似于以上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更重要是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的魅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它的美在于其思考的挑战性、自由行及创造性,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挑战乐趣、成功的体验等精神上的愉悦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数学之美,创设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美的同时感悟劳动的魅力。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图形》单元学习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后,结合“七巧板”、“动手做(三)”两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以根据这些图形的哪些特点拼出哪些图案;或者生活中见过人们在什么地方拼出哪些图案;引导学生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情境中欣赏数学之美。同时,教学中增加设计体验活动,如“班徽、班旗、班服”等设计活动,让学生以美为共通点,创造出独特的设计图案,这些设计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劳动创作。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数学教学主线上,通过劳动创作活动,欣赏数学之美,体验智慧创造的魅力。

  1. 注重时代性,结合时代要求教育

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进入21世纪,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体力劳动技能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而应紧跟新时代的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上,以生动生活情景问题串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例题,更多地融入了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增加了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板块,重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及劳动教育的责任使命,渗透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分析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班级旧市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人民币、等价交换、计算、换算、小组分工合作与交流等多种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技能。

  1. 以劳增智,培养创造能力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科技发达的动力,更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时代赋予了学校劳动教育新的责任使命——创造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的劳动教育也应聚焦时代特点,注重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单元教学中,在认识了圆及其他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活车轮、摩天轮等实物入手,利用不同图形设计未来的机器人、交通工具、宇宙飞船等模型图案,进一步感受圆及其他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又如,在期末数学复习阶段,放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用画图、归纳、分类、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整理复习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交流。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设计、分享、交流、制作,想出各种特色设计、构思不同的理念,既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又提高了劳动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拓宽了思路和视野,在数学学习活动的无形中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国家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而小学阶段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要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生活环境等基础上,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勇于创新方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和推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与教育观念,结合时代要求及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多样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建勤.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教育与社 会实践相结合”[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 3) : 103-1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中国教育报 . 2020-3-27(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