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诊治进展知识,你了解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诊治进展知识,你了解哪些

何模鑫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61050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大多出现在老年患者中。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会新增此类病症900万例。且5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概率最高,往往在30.0%~50.0%;而60岁以上的群体,发病概率为20.0%~40.0%。一般而言,若患者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疾病,即使是没有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比如摔倒、咳嗽等,也有极大概率发生骨折,且大多数老人的骨折是发生在胸部、腰部等位置,给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疼痛感。而当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在早期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方法,之后可能就会引发脊柱后凸畸形。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此病症及其治疗相关内容,文章结合实际情况,从此病症的概述着手,分析其发病的机制、诊断、治疗等,并做出总结。内容如下。

一、疾病概述

有关资料显示,当部分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胸部、腰部疼痛,且往往会持续6周以上,当患者改变体位时,疼痛明显加剧。但有70.0%的患者却没有相关症状;或是出现胸部、腰部等位置的慢性疼痛,且身高有降低的趋势,脊柱开始变弯,有驼背的情况。还有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的情况,也就是沿着其骨折部位的神经,疼痛呈现出“放射性”的疼痛。若患者的腹部受到压迫时,还会出现便秘、食欲减少、腹部胀痛等情况,或是出现骨折的风险加大,死亡概率增长等危险。当出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往往对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有相关研究显示:若仅仅实施保守治疗,并无法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需要采用更科学化的治疗方式。

二、发病机制

从本质上分析,人体椎体主要包括了骨小梁,当人体受到外来的巨大压力,或是负重时,脊柱受到的作用力会将此转移到人的椎体中,并以小梁骨为圆心,朝着不同方向延展。而从微观角度上看,骨细胞在外界作用的刺激下,会与其他细胞间产生紧密的联系,比如诱导破骨细胞前体出现迁移,加快了骨吸收。一般而言,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其雌激素水平减少,对于破骨细胞的抑制力也随之降低,进而加强了骨吸收。另外,老年男性患者,会存在多种原因使得骨吸收及骨形成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例如体内缺乏钙元素、维生素D等等。综上,在以上情况下,人体椎体的骨小梁开始变得脆弱,亦或是断裂,使得患者体内的骨量开始减少,骨结构发生了损害,且椎体周围的组织及肌肉张力开始降低,因此,及时并没有受到外界作用,或仅仅是轻微的外伤,人体也会直接出现骨折,当椎体出现并发骨折后,脊柱则很容易变弯,造成凸畸形。

三、诊断及分型

通常而言,在结合了患者的过往病史和基本体征数据,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不难,但在此基础上,最好还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的骨密度实施测定等等。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欧洲骨质疏松脊柱研究小组中,根据患者的椎体形态(即其高度)变化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椎体楔形骨折,此病症的发病概率在51.0%左右,一般医师是根据椎体高度的减少情况来进行鉴别的,前方减少的量大于后方。第二种,属于双凹状骨折。椎体的前后高度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中间位置的高度变少了。第三种,则是压缩性骨折:一般是椎体各个部分的高度都变小了。

根据胸腰椎后凸的形态,可分为弧形后凸畸形和成角后凸畸形两种,而根据胸腰椎后凸畸形发生的部位,又可以将其分为胸椎后、腰椎后和胸腰椎后三种。为了分析椎体骨折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在平片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Genant目视半定量判定”的方法,将其分为三种程度:第一种:当椎体(前、中或后)的高度减少了20.0%~25.0%或是10.0%~20.0%,则此畸形为轻度。第二种:当椎体的高度减少在25.0%~40.0%或是20.0%~40.0%,则表示为中度。最后一种,是重度畸形,一般是椎体的高度减少量高于40.0%。还可以通过核磁共振的方式,根据其信号规律来分析骨密度,进一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骨质疏松。另外,常规的检查方式也可作为一种辅助,比如尿液常规、肝肾功能等等,有关指标也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陈旧性的椎体骨折。

四、疾病治疗

在临床上,会先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比如让患者卧床休息、药物及相关物理疗法,但若患者的病情加重,开始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比如恶心、便秘、认知障碍等等),或是其跌倒的风险加大,则需要考虑实施手术治疗。传统的微创治疗方法(如经皮椎体成形术等)虽然优势明显:不但操作快捷,给患者的带来的创伤较小,但仅仅能够起到稳定病情,缓解疼痛的效果,无法对患有严重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因此,需要探讨更科学的治疗方式。

(一)脊柱后凸畸形矫形

Schwab等学者,根据手术的范围及其矫正的角度,将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进行分级。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出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其年龄一般较大,且椎体常常表现为扁平或是楔形,或是出现多发性的椎体压缩骨折。因此在矫正时,不但要考虑到凸出的角度,还要对患者的躯干平衡进行分析。有学者认为,若患者为中度胸腰椎后凸畸形,且其后部不存在关节僵直,可采用“前路手术”,通过患者的胸、腹部等后路位置,将椎体、软组织等逐一切开,并将自体骨和钢板等进行固定,便达到了矫正的作用。当然在选择入路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考虑到其耐受度和骨质疏松的情况,只有选择了最佳的入路,才能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最大限度起到矫形的效果。

(二)内固定器械选择与手术技巧

器械选择与手术技巧也同样重要。只有选择合理的固定器械,才能最大化提升其稳定性。例如包括:①首先,要选择尺寸相对较大的螺钉(但此不适合在骨质疏松者中使用)。②要将螺钉、螺纹的设计进行优化。③可选择使用膨胀螺钉,调查显示此螺钉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椎体中,其抗拔出能力较好,也不会增加患者椎弓根出现骨折的概率。④采用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不但抗拔出力好,且能够防止骨水泥出现渗透。除此之外,在手术技巧上,也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次数等等,从而最大化保障其内部固定的稳定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是由于早期没有及时治疗或是方法不当多引发的。当邻近的节段相继发病,会使得畸形越发严重。在临床上,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情况、临床表现等,并借助于相关辅助诊断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若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较好,则针对性地制定出治疗的措施。现阶段,运用广泛的方法之一是“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效果明显,在术后对患者实施辅助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对其康复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