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林惠君

福建省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 363700

【摘要】心理健康的孩子能正面看待问题,快乐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喜欢学习,喜欢群体活动,理性看待自己的成绩以及和同伴关系。小学阶段,可以从教师专业素养、家庭关系、学科渗透、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知识 家校联系 学科渗透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作为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大多是外显的,可以考察,可以测量的,发现不足,可以补缺补漏,效果显著。而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内隐的,不易觉察,容易忽视的。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矫正起来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能让他们正面看待问题,快乐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喜欢学习,喜欢群体活动,理性看待自己的成绩以及和同伴关系。根据教育部要求,2000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中小学已经陆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各地学校也在困难中不断寻找方法,研究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走上新的征程。

各地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面还是遇到了一些障碍:一、观念上的原因是把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认为只有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才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矫治,致使心理健康的辅导对象小众化。二、师资上的原因是现在国内的心理咨询师缺口较大,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学校的心理健康大多是兼职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不足,各地学校大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心理诊断、辅导实施方案、家校配合、社会支持等各个方面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如何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并不断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呢?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人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知识教育既相辅相成,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性。对于学业方面的教授,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技能掌握,教师们都是足够的。然而,因为长期以来,重视知识忽视心理健康的原因,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在这个方面要创造条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自我提升”的方式,来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农村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来充电,比如,可以鼓励老师到正规的教育培训平台去学习,这些平台里面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他们通过视频授课、线下沙龙、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比本人学习心理学知识前后的变化,我觉得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了专业知识的指导,会更加轻松和平和。我今年任教一年级,班里的学生里有几个孩子是个性非常明显,会有很多让老师们手足无措的举动。其中一个孩子,胆小脆弱、特别容易紧张,焦虑情绪明显。每当老师要让孩子们来回答问题时,他就开始害怕、焦虑。听写或者考试,当发现自己不会的时候,大颗大颗的眼泪就开始无声地滴落,我尝试了安慰、鼓励,但是还是没有效果。他自己也会说:“我也不想哭,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感觉又怜惜又心酸。我想起了心理学的知识,“先认同,再引导”只有先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个性特征,然后去感同身受,去认同他的紧张不安,让他也接受自己的状态,最后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我说:听写的时候,你遇到了这个生字不会写,是吗?那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心情怎么样?老师小时候也曾经跟你一样,也会觉得很紧张。那你听写写错了会怎么样?当他知道写错了,老师会让他练习写三遍,而不是什么不可知的灾难时,他的心态就轻松多了。然后我再问:那写好三遍,你有没有信心记住这个字?下次如果你想少错一点,你可以怎么做?老师下次要听写的时候,提前告诉你,你多读几遍,好吗?这种沟通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孩子“不要紧张,老师不批评你”,或者“下次认真点,就不会错那么多了”更有效果。当然,这种个性特征的矫正不是一次两次就有效果,但是,方法对头了,孩子就能在更健康的道路上前进,我们老师也能事半功倍了。

二、让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助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思想、性格、心理的塑造具有及其深刻的影响。现在,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的单亲家庭儿童、由老人隔代教养的留守儿童、父母忙碌疏于管教的放任自流儿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具有比较明显的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敏感、内向等心理特征。因此,家校沟通尤为重要。通过家长会、微信、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从孩子的表现入手,和家长探讨孩子的心理现状以及解决的途径。对于这些孩子,我建立了“一生一卡”,里面除了基本的信息,更详细记录的他们的家庭情况、家庭教养方式、孩子的行为习惯、交际特点,以及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过程和反思。通过密切的家校联系,老师和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从更多角度了解了孩子,并理性看待其成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还不会向内探索自我心理,他们的觉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很弱,而他们学习能力和受感染能力很强,所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材进行引导,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小学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一课,简单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孩子知道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一年级《道德与法制》里的《新年的礼物》一课,通过交换新年的礼物,感受到给予与得到的快乐,懂得“礼轻情意重”的道理。在体育课上,学会取得他人的帮助、学会与他人合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绵绵输出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正面的人际交往心态,这些正向的心理体验,是一笔一笔心理财富,是他们的成长之路上的一盏盏指路明灯。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环境,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向的输入。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当孩子听到、看到、想到的都是积极健康的信息,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个准则,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我们也在不断地积累经验,开拓教育方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去做,就会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孩子们会有更灿烂的笑脸、更阳光的心态,未来会有更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