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听唱结合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初中音乐听唱结合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李飞

陕西省米脂县继续教育中心

摘 要:欣赏教学是初中生音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他的课更为难上,很多老师也容易陷入音乐课教学的“误区”——成了单纯地听音乐了,久而久之,这样的欣赏课就显得枯燥、单调,学生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旨在阐述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从“听、唱、编”入手,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听 唱 编 欣赏 教学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情操,获得音乐体验。但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他的课更为难上,很多老师也容易陷入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误区”——听完一首曲子的时候,经常会问:“你觉得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你听出忧伤的感觉了吗?你听出节奏的变化了吗?……”试图用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但往往效果甚微,音乐欣赏课也就成了单一的听听曲子的课堂了,根本吸引不了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更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在欣赏教学中,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课的主体,真正达到开阔音乐视野,获得音乐体验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认为可以从“听、唱、编”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聆听——音乐欣赏的保障

  《音乐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但是在欣赏课时,许多教师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音乐作品,在给学生播放一次音乐作品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整首乐曲解说一遍,殊不知,这时学生因为缺乏完整、有效的聆听,还没有形成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他们所听到的只是一些片段,再者,教师过早的讲解,破坏了学生的想象,所以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地聆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体验音乐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一段动人的音乐和一副能欣赏音乐的耳朵,是人类享受生活之美好的基础。所谓“听曲识其真”,恰恰说明了音乐欣赏教学中聆听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更要注重学法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提升对学生的指导力。

  俗话说得好:“酒是愈久愈香。”其实音乐也一样,经典的音乐让人越听越能“品”出它的精华来。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更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要注意重复机械地聆听等于在做“无用功”,如何让“无用功”变成“有用功”呢?此时的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和歌曲特点,采取直观方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将逐步进入音乐情境,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1.直观听,体验音乐背景。

  初中生好动,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观察接受事物都偏向直观,爱看图画,爱听故事。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仅仅凭借想象,则很难理解,也无法真正得到体验。《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教学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听到的音乐旋律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们在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知道乐曲的速度、音高、旋律起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去听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借助形象的图形谱,将乐曲结构浅显化、直观化,这样不仅吸引学生参与欣赏,更容易帮助学生体验音乐。

  2.问题听,捕捉音乐主题。

  在欣赏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捕捉到音乐主题,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整地听完歌曲之后,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再带着问题,想象着继续听,这样使学生容易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美。

  二、歌唱——音乐欣赏的基础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音乐教学离不开“唱”。如果在音乐欣赏中合理地运用“唱”,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加深对旋律的印象,帮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表达音乐情绪。音乐欣赏课中的“唱”,可以让学生模仿主旋律唱,也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唱,这样听唱结合,同时调动眼、耳、嘴等多种感官投入到音乐体验活动中,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能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

  1.模仿唱,加强旋律记忆。

  主题旋律的记忆是欣赏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由于欣赏的作品旋律大多比较复杂,可能给学唱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聆听记住作品的主题旋律,可选用简单的母音模唱旋律,使视唱的难度大大降低。在主题演唱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母音,比如进行曲风格的可以用“bong”,有利于表现音乐铿锵激昂的情绪,如果是柔美的音乐可以选择用“wu”、“lu”等母音进行哼唱。

  2.想象唱,丰富音乐形象。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音乐欣赏教学,是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梯,但是组织好音乐欣赏活动有相当的难度。由于孩子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不能像成人那样去从容地感知和体验。所以组织好音乐欣赏活动,必须要搭一个阶梯,让孩子的思想、情感顺着阶梯升华,才能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这个阶梯就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想象着进行“唱”。

   三、创编——音乐欣赏的目的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内容、节奏和情感。

  1.编律动,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欣赏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变化,引导学生创作出协调而合乎节律的动作,带领学生有效聆听。

  2.编舞蹈,感受音乐情感。

  相比较律动,舞蹈需要优美的姿势和动作,它更能表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学生的音乐情绪。欣赏教学时,如果学生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就可以说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音乐情感。所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用形体表现出来,抒发音乐的美。

  总之,欣赏教学中通过听、唱、编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肖川 《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4]《中初中音乐教育》.2004,2-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