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大学校园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后现代主义与大学校园文化

孙卫明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3


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限制消极影响,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

一 后现代主义及其主要特征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是一场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极力反对以启蒙理性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思潮,具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等特征。

第一、反对“中心化”,推崇“不确定性”。在现代主义里,人是主体,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是客体,是人改造的对象,人在改造和认识自然中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过程。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人生活的世界是不存在普遍的逻辑的。在生活世界中,人的认识和人的活动一样,没有普遍运用的逻辑,不能把某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看成是普遍有效的。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价值的东西,放弃了对“终极真理”追求,认为世界不存在确定不变的大学,世界不存在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怀疑世界的一切事物,对事物的合法性构成了解构。第二、解构主体性。17世纪前,西方的绝对权威是上帝,17世纪后,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主体成为了人类树立的权威,人为自然界立法。后现代主义消解了主体性以后,留下来就是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人不能为自然界立法,人类社会的英雄,权威人士也遭到了质疑。在现代主义时,人们还存在信仰,到了后现代就失去了信仰。第三、反对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现代性以理性的确立作为其特点,后现代主义反叛现代性,它必然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理性主义提出质疑并强烈批判。“非理性的”这个词,蕴含有“为理性所不能理解的”、“用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等涵义。后现代主义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后现代主义者往往将理性同直观、直觉、本能等对立起来。

二、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追求创新意识。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对权威的消解,对当大学生来说,他们不用再对书本上的知识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对老师也不再崇拜,把老师当作平等对待的朋友进行交流。这促进了创新思想的萌发。2.和谐和以人为本。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走向和谐和以人为本。后现代主义思潮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这股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环境文化的价值追求趋向,使得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具有了环保意识,大学生主动参加生态环保活动,在他们的心里确立环保意识。后现代主义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多元性,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越来越注重倾听师生的观点与看法,在上课时,由于观点的不同,师生之间也会发生争辩,不同的思想之间会发生碰撞,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个性发展和相互尊重,凸显平等思想。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化和对权威的结构,这也启发我们在校园制度实施过程中体现公平和尊重。学生的需求是多元的,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应的校园制度,突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别性。师生关系建立要体现平等和开放,在教学中倡导平等化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歧视歧视,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师生之间相互平等、彼此包容、彼此尊重。

(二)消极影响

1.校园精神文化呈现多元价值,淡化了信仰。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怀疑主义和虚无化理论观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他们缺乏信仰,这也导致他们对学校,对班级,对宿舍都是漠不关心,不注重集体主义,只关心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主流社会主义文化产生抵触情绪。

2后现代主义弱化了青年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 理性已“死”,只有个性化和多样化才能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认为理性是现代性危机的罪魁祸首。后现代主义的这种观点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了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所谓的“去中心”就是希望实现每个人都成为中心,无数个中心就是没有中心。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选择个人主义,他们沉迷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每个网民都是中心,都可以是网络社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这弱化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有部分学生学校没有动力学习,对学校和集体失去了兴趣。

三 正确对待后现代主义,建设良好校园文化

后现代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青年大学生的性格兴趣需要,因此收到了青年大学生的欢迎。而校园文化是生长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文化,它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心理、思想及行为特点,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1. 学校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建设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变化。2.要注重线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网上易班等平台传播校园先进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话语模式运用到网络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去。3.营造校园的人文环境。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一个良好学风和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不断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加大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斌艳. 后现代主义思潮视域下大学校园文化特征的再认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14(2).

[2]李 悦.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7)

[3]吴玉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3):6.


作者简介孙卫明1976-06),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