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

徐芳花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66


摘要:《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核心构成,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联度。其在高考内容中属于选考内容,多数学生会选取该模块试题,为保证学生解题准确率,需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掌握题型内在特征,有目的性采取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复习策略

新课标深层次推进,注重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积极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要求以学生未来全方位发展考量,展示课程前瞻性及时代性。《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深层次解读结构与性质间的关联性,发展本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该知识模块高考题目日趋新颖,更考量学生整体解题能力,所以需掌握其试题特征,为后续复习采取措施提供便捷。
1《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

  1. 强调基础,突出能力

近年来,《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化学试题,展示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从更深层次衡量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关系掌握度;试题更立足于实际基础内容,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以此分析、解决问题。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均以三大主系列知识开展,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譬如2012年江苏卷,主要基于实际科研成果为试题背景,以此为中心延展多个小知识点,实际是考量三大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方式。再如同年福建卷,试题综合性考察元素第一电能变化特征规律,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核心因素等,考量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

  1. 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

高考试题素材离不开生活,更注重以科学、技术等为题材,注重现下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此与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具有时代性特征。试题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环保、化工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充分展示化学与生活关联性。化学各多个方面实际应用均体现在每一个考题中,促使可保证学生感受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间联系,感受人们生活离不开化学,从本质阐述“生活融入化学,化学走向社会”理念,此种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持续性学习提供驱动力。

  1. 突出模块内综合

试题把原子、分子结构和性质、晶体结构和性质等拼接成一个整体,以此为基础延展开布设多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便考察相对应知识点,实现三位一体融合,覆盖范围更广,命题思维突破原有瓶颈,要求学生综合能力较强,考量学生对知识整合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考量,题型处于稳定性,均是一道拼盘综合题,即以某一主题或给出一定知识背景作为题干引入,之后设置多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综合性考量相应知识要点的命题模式。

2《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效复习策略

2.1准确把握教材,明确高考趋势

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层次广度准确定位,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作为基础准则。以学生自身能力和认知为基础层面,教师不能无序性拓展,也不能忽视考试大纲变更内容。因此,教师应做好宏观整体对习题内容把关,深挖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增强复习有效性,助力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此外,还可以为教研组为单位,分析近几年考量题的稳与变,总结考试分类别研究,对考点进行拆分,精细化至各考点,积极搜集各省习题,深层次分析高考试题动态化变更。

2.2回归教材,整合教材内容,总结知识特征规律

高考化学命题以综合性、灵活多变、基础性为特征,核心考量学生综合能力,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基础知识为前提,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对该模块具有整体认知,助力学生正确梳理相关知识点,更佳理解相关知识点,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性。一方面,依托表格实现相似知识结构化。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研究,根据实际考点将相关知识结构简化,准确掌握重难点知识,展示知识内在逻辑关系,选取表格比较方式,从多维度层面分析知识关联性及差异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另一方面,通过绘制网络图,实现知识条理化。网络图可将概念间联系形成良好的逻辑关系,优化知识层次和结构。《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逻辑性较强,展示微粒结构决定性质观念,明晰相关概念层面,实现知识条理化、层次化,更有助于理解相关知识[1]

2.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适当进行感知教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各领域中,可选取多媒体或模型,展示宏微观结构,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肉眼无法看见粒子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物质整体结构。譬如,复习分子空间构型时,可选用球棍模型,依托多媒体以动画形式为学生展示,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2.4巧用习题,灵活应用知识

第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可获取高成绩,丢分项主要是综合题,核心是综合能力缺乏,缺乏情境实践经验。复习过程中,应秉持系统化、精细化原则,持续性夯实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中,可选用实践案例和练习融合,例题分析之后应练习相关习题,实现讲练有效融合。因此,实际复习过程中,应做好习题筛选,根据参考说明中例题,对题型划分类型,分类型实际强化。第二,计算题也是学生失分核心点,主要是学生对此类学习内容轻视,缺少必要性练习,造成计算能力薄弱,应积极引入奠定例题扩展知识。第三,收集错题本。做好错题归纳整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将错题归纳进行练习,不断巩固加强相关知识点,确保其不再失分

[2]

2.5答题细致规范是得分关键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对化学规范性用语和符号具有严格要求,若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不加以纠正,易在高考中失分。因此,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板书规范,督促学生解题格式标准化,设置专题训练强化各模块化学用语,实际考试中针对书写不规范应扣分,促使学生高度重视书写规范化。高考时间紧张,需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研究考点预测命题主趋,增强复习成效。
3
思考与建议

根据上述《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特征,提出针对性复习策略,获取良好的复习成效。除上述复习策略之外,还建议教师应在日后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抓好主干知识,建立完整知识框架。主干知识是化学核心支撑,只有持续性夯实主干知识,方可自如应对各类型题型变化,所以需布设相应的专题,复习相关知识点,进而强化知识点。二是关注热点,突破难点。高考考点便是学习化学核心,实际教学中应综合性把控教学考点,实时跟踪社会热点问题,探寻其实际切合点,可准确掌握高考方向。为保证考试重难点解决,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多元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科素养。三是关注ETET热点问题。高考题愈发凸显时代性,展示新课程理念关注社会实际,STSE是高考命题热点,需对其进行实时跟踪,掌握最先进的知识点,并对于化学衔接紧密度较高的领域关注,如农业生产、能源开发利用、新药物合成、食品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层面分析解决问题[3]

结束语

《物质结构和性质》作为考高试题核心构成,若想从本质层面正确解读知识点,保证后续获取理想分数,应对其试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掌握试题相关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腹泻策略。高中化学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自我反思,通过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真正融入化学,探索更多的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邱奎.新课标Ⅰ卷《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答题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5):287-288.

  2. 李鹏鸽,赵艺,左玉,等.基于学科本质视角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功能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0(9):81-84.

  3. 尉言勋,杜松庭.2019年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预测及备考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9(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