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优化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新时期优化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

王广才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山东 菏泽 274700

摘要:在我国经济改革转型的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的土地利用工作已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土地流转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得到大力推进和发展[1]。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土地利用目标与现实还存在差距。一些地方闲置土地低效、违法用地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土地规划和利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忽视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浪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新时代;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管理;策略

1新时期的土地管理问题

1.1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如果仅从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范围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都比较完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农业法》。这些法律法规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诸多方面,但从效果上看,这些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核心问题是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足。对于土地法律制度而言,该制度的内容只是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参考。土地资源管理的真正实施和调控效果需要依靠法律的实施。也就是说,我国土地滥用的成本门槛太低,这使得许多不法奸商容易越过法律底线。即使遇到执法队,也会受到轻视,忽视法律权威。更有甚者,许多基层政府执法人员的犯罪方式与违法人员相同。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以权谋私,甚至存在暴力执法现象。

1.2土地资源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我国各地区的土地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化已成为许多地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保持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土地和城市化土地需要有一个更加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来平衡。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特别是新时期,土地管理体制明显滞后于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土地管理部门仍沿用先建设后治理的传统管理模式,而人工管理的效率显然达不到互联网时代土地管理效率的水平。

1.3土地资源规划不系统

对于任何一个地区来说,推进城镇化都需要长期规划,特别是在平衡农用地需求和城镇化建设方面。也需要一个系统、科学的、符合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资源规划方案。虽然近年来,我国土地管理者的集约意识逐渐增强,土地流转工作也如火如荼,但纵观基层土地资源规划的整体水平,我国土地流转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而且,如果深入了解各地国土资源规划的方向,就会发现不少地方政府热衷于大规模拆迁建设,甚至喊出“半年大变样,一年大成效”的口号,创造短期政绩,不顾土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严重忽视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无效占地,严重浪费了区域土地资源,拖累了区域发展。因此,就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而言,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如何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规划,如何有效挖掘土地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4土地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从各地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测绘管理技术。这些管理技术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和实施土地管理的目标,但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仅仅从土地管理技术的角度,包括数字遥感技术、热成像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真正能够应用这些技术的领域却很少。一方面,各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很难在自身经济中支持这些新技术的引进,特别是相关设备的购置和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边远地区土地管理将成为政府的经营性负担。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人才下乡战略,但各地应用高端土地管理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土地管理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许多地区的土地管理整体效果较差。

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完善土地管理体系

在土地管理的全过程中,制度处于关键地位,对管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管理体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完善土地保护制度,保护一些未开发的土地,如沙地、盐碱地、荒地等,使这些土地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避免沙漠化;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最后,构建土地监管机制,将日常管理与定期监管相结合,强化多方主体关系,构建多方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土地监管的科学化和长效化。

2.2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采取集约化土地管理措施,要求城乡等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土地利用标准,合理规划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这就要求城镇和村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减少和避免闲置土地和浪费。同时,要保证项目合理性,构建完整的制度布局,做好城乡旧区低矮危旧房改造改造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此外,主管部门还应根据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现状,扩大城镇土地建设范围,缩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3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因此,在确定土地利用规模时,应结合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监测,特别是对工业用地,应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证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各地也要对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如果发现大量闲置厂房,要责令整改,避免企业恶意占地或投机性占地。此外,还要实行集约化管理,对建设项目进行宏观调控,引进数字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在确定项目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闲置土地。在项目规划中,要杜绝“面子工程”,不能盲目追求建设规模和档次,导致用地不合理,阻碍经济效益的提高。

2.4改进土地管理技术

从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技术的应用来看,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水平,结合本地区政府现有的资源和财力状况,综合考虑土地管理的实际需要,设计和优化适合本地区的土地管理技术方法,积极运用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房地产估价、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恢复等新技术,不断推进专业化、科学化。此外,还要注重土地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以身作则,主动学习先进地区土地管理思想,强化土地管理意识,全面摸清当地土地资源基本情况,确保土地资源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切实帮助。

结束语

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从工作实践看,各地土地管理部门要认清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借鉴发达地区的优秀做法,结合新时期法律法规和制度背景,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罗雅红,龚建周,姚昆.成都平原经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生态科学,2019,38(6):8-14.

[2]邓苏玲,刘启君.土地城市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2019(30):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