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李琦  梁帅  赵永涛  牛凯园   刘贝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各行各业也有着一定的推广应用。在城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建筑行业也有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借助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体化的平台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推广方向。为了更好的保障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上的应用普及,就需要对于建筑施工中的设施环境人员进行全面的掌控管理,保障各个环节的协调性。本文根据实际的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现状分析,结合相关的文献书刊进行阐述期望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建筑工程;工程安全;安全管理

一、关于当前的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分析

物联网概念最早在1991年就已经出现,随后就出现了自动识别中心给出它的基本含义,将所有物品根据射频进行识别管理,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起来。对于物联网来讲当前的概念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其功能更加完善,具备着射频识别装置与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等功能。对于物品进行管理识别甚至定位,将联网的个体从人到所有联网的物品,实现了人与人到人与物的转变。

(二)对于物联网结构框架分析

物联网的结构框架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感知层面。对于当前的物联网来讲其本身就与传统信息系统有着较大的区别,最大区别就在于主要功能变为了对于物体的感知和识别,感知层改变了原本的信息算法,更好的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空间,对于物力的感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网络层也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其主要是信息的传输层,也是较为成熟的层面。其是各个有线与无线电,固定与移动网关组成的各个通讯网络的融合。随后的处理层就是智能的处理层,其功能就是物联网管理中心和资源中心的智能处理。管理建模与管理层面的组成,实现对应层的保障。在以上三个层的基础上就可以实现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应用,应用层的用途就在于物联网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更好的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实用性。

二、物联网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构建建筑的工程安全就需要加强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控制。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与计算,保障建筑材料的数量与运输,射频技术的应用使得无需打开外包装就可以对材料编码进行确认,进而可以批量的进行材料的检验。无疑这种新型的方式效率更高,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随时获取材料的信息与构建,实现智能化的高效管理。

(二)实时监控设备参数

对于一些建筑设备的监控也是预防发生安全隐患的一个方向,对于一些需要承重的电梯或者手脚架进行内置的感应器嵌入。通过智能化的对比分析对于其内部的压力、振幅、变形、温度等等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危险的预兆就警示相关人群远离该设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使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出现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设施技术无法适应实际生产的需求

企业的决策者一般会借助对各项工作的人力物力宣传等相关工程所花费的成本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进行核算比较,在完成相关数据的整理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实现对企业收益的最大化提升。其中,成本的降低主要涉及到对建筑工程各项工作设备的缩减以及对技术工艺成本的控制的,这些比较明显的降低技术设施成本所获得的收益,是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绊脚石,一方面,其导致企业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而不得不付出较大的成本代价;另一方面,也导致企业的建筑工程质量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这对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2.施工现场管理不完善

现场作业中存在着违章问题,但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低,造成了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导致了一系列安全事故。这主要有出入口车辆乱停放、施工现场电缆材质老化、施工所使用的重型机械没有合理的摆放、施工作业过程中员工没有派戴安全帽,并且未启动安全装置。

四、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监测施工环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实时检测,包括地下水、土壤性质以及空气湿度等因素,此外施工阶段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浇筑等工作出现异常,一旦混凝土结构出现不稳定因素,极有可能增加施工阶段的危险,物联网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回传到系统处理层,若是施工环境不适宜施工时会进行警示,监管人员则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控,进而实现高效的安全施工管理。

2.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也非常多。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大规模的检查,以此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整个供应体系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控,随时随地的收集施工材料的各项信息,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材料供应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3.对施工设备的参数进行监控

保证施工设备性能安全,也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感应装置安装到施工设备上,对施工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监控,以便于施工人员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施工设备始终保持最佳性能,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4.对于人员与出入管理与物品的物联网应用

当前的建筑工程人员管理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控制,运用物联网技术严格把控人员出入。由于建筑施工的场地较为广阔,且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区域,因此,对于人流量的把控也是一个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大门进行车量管理,设立门禁,确保闲杂人等无法随意进出。为施工人员分发门禁卡,在人员出入的同时,建立相关的出入记录。根据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对照,保障了工程项目人员流动的安全性,识别目标的身份之后才能自由通行。当然想要更好的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应用,还需要对于物品与重点人群的识别。实现远距离的自动识别就可以对于物品的路径进行记录,当然对于静止的物品也要进行识别,进行分类,为所有的物品建立一个通用的标识。

5.对受损施工构建进行修复和移动

物联网技术可以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施工材料和构件上的标签进行扫描,以此来收集施工构件受损的数值信息,如果扫描出受损数值较高的构件,则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这类构件进行精准定位,安全管理人员则要修复这些受损构件,确保施工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上的需要,以此来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风险。通过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构件受损的信息进行整合,运用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出构件的受损原因,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将构件受损原因告知给构件生产厂商,让其重新设计构件的结构,避免继续生产受损的施工构件。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很好的改善了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的漏洞,提升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物联网技术通过识别与对照计算,对物品与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智能化确保安全管理的实际性,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只有不断的加强设备动态管理,严格把控人流量监管,提升对于各个环节的实际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晓俊.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104.

[2]李兵.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智能城市,2018(1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