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探究

吕太兵

南京轴承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轴承作为现代机械设备中十分常用的重要零部件,具有支撑机械旋转,减少机械运动期间摩擦阻力系数,保证机械设备回转精准度的作用。在工业生产建设中,轴承零件应用十分普遍,这也对轴承零件加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故此,文章将分析轴承零部件磨削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并以某地轴承生产厂为例,研究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方法,以期为轴承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


轴承属于精密度较高的机械零部件,在批量生产期间,需要对加工工艺过程给予有效管控,才能保障轴承零部件的质量满足具体的应用要求。然而,磨削工艺作为轴承零部件加工的关键环节,需要利用磨削加工的方式,控制轴承零件表明粗糙程度,一般情况下加工精度以微米为标准。现阶段,在轴承零部件生产加工中,主要利用工序分散加工形式,有着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与生产效率。

  1. 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的基本特征

轴承零部件可划分为不同种类,因轴承工作有着显著的相似性,且都有着规则几何形状的特征,在磨削加工生产期间,所应用的磨削工艺技术也大体相同。譬如,在端面磨削期间,通常应用无夹心型磨具,沟道磨削主要应用切入磨加工形式。但是,轴承零部件的精准度有明显差异,所以在磨削加工处理中,有不同的工艺技能要求。例如,0级精准度轴承零部件主要运用在常规的机械构件当中,P5级精准度轴承零部件主要运用在精密机械构件之中,其精准度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轴承内外圈沟道直径变动量的变化。结合相关的要求标准,0级轴承外圈磨削加工误差不能超出0.005毫米,装置以后的旋转精准度不能大于0.002毫米;P5级轴承外圈磨削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装置以后旋转精准度误差应不得大于0.007毫米[1]。由此可见,针对精密机械构件轴承的加工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标准,只有精密机械构件轴承才能对其工作期间旋转精度给予高度控制。在0级轴承零部件加工处理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将粗磨与细磨相互融合成一道工序,而P5级轴承零部件的加工处理,需要基于两个精准度不同的磨床情况下,依次实施加工处理,常规工艺过程具体为非基准端面粗磨、基准端面粗磨、非基准端面细磨、基准端面细磨等。在研究轴承零部件磨削加工工艺期间,需优化器工艺基本过程,使磨削加工工艺精准度不断提升,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标准,提高轴承零部件的精度水平。

  1. 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方法

  1. 工况概述

某地轴承生产厂当前一共承接四种不同的轴承零件生产目标,零部件1投料数量为3000个,合格概率达到72.36%,零部件2与零部件3的投料数量均为2500个,合格概率分别82.31%与86.34%,零部件4投料数量为2800个,合格概率达到87.36%。通过科学计算,现阶段此生产厂轴承零部件平均合格率仅为84.62%,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圈外球表明粗糙度比较高,且尺寸精准度不稳。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发现,在所应用的磨削工艺过程中,磨削参数选取和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问题,容易受砂轮组织特质、系统刚性、冷却形式的影响,降低轴承零件加工质量。除此之外,因技术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加工质量问题的严重性,未能有效控制毛坯质量,以至于影响生产加工精度。

  1. 磨削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方法

在某轴承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优化中,需要从人为因素入手,通过组织技术工作者参与教育培训活动,强化技术工作者的技能水平。教育培训活动交由该生产厂技术副主任负责,并对每项加工环节面临的技术问题展开优化处理。其中,热处理变化容易影响轴承磨削加工的质量效果,发现轴承零件有热变形的现象,将此现象及时反馈至技术部门,以便制定有效的改良技术方案。在此生产厂的零部件2加工生产时,外圈外径变形量比较小,已经超过0.11-0.15毫米范围的达到7.5%左右,内圈外球面余量符合标准要求,通过采取热处理优化措施后,轴承零部件2质量进一步升高,以便为磨削加工奠定良好基础。为了提高内圈外球面加工磨削精度,在磨削加工时,需要优化磨削参数。通过更换砂轮,并调整沙柳修整器设备,有利于强化磨削效果[2]。为了使内圈外球面余量均匀分布,在精磨内孔之后,实施二次磨削,确保其粗糙度处于0.61-0.73微米范围之内。通过酸洗后,烧伤检验合格概率高达99.99%。

为了进一步强化轴承内圈表明质量效果,对于当前磨削加工中内圈表明形成的振纹与螺旋纹等实际问题,需改进优化工艺冷却系统,以便将内冷却与外冷却相互融合,提高冷却量[3]。另外,对砂轮轴的接头尺寸与刚性进行优化处理,强化砂轮轴的外径线速度,以便在日后加工使用中,有效控制振纹与螺旋纹情况。在精研加工处理中,为了使轴承零件检验合格率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加工之前对内圈外球面尺寸展开科学划分,划分标准根据每组0.005毫米的标准,随后调整机床工作压力。通过对油石质量进行管控,确保精研之后的球径收缩量得到合理管控,使其处于0.003-0.005毫米之内。同时,压缩精研加工的公差,使球径检测合格概率达到100.00%。除此之外,对于外圈球面加工因热处理变形量不均,使磨削效果有明显差异,通过应用球径变形量分组方式,对其变形量超出0.15-0.18毫米的轴承零件实施二次磨削处理,可保障轴承零件粗糙度达到0.60-0.70微米范围之内,提高磨削加工工艺检测合格概率,经检验合格率为98.64%。

  1. 工艺过程优化效果评估

通过应用上述工艺过程优化方法,在第二批轴承零部件生产加工时,零部件检验合格概率进一步升高。其中,零部件1合格概率搞到93.64%,零部件2合格概率达到91.32%,零部件3合格概率为97.68%,零部件4合格概率达到97.98%,平均合格率已经达到95.34%,优化效果十分明显。基于内外圈磨削加工工艺的优化情况,内圈合格概率升高16.31%,外圈合格概率升高9.32%。并利用行之有的磨削工艺优化对策,提高轴承零件加工生产效率,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使该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厂取得不错的效益。所以,在轴承零件加工生产中,注重磨削工艺的优化,通过改良技术工艺方式,使轴承零件加工效率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磨削加工工艺技术中,如若存在缺陷问题,会影响轴承零部件的加工效果,需要轴承零部件加工企业对工艺过程优化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各个轴承生产加工的具体状况,系统优化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与相关环节,可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强化零部件检验合格概率,以便为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秦精伟.轴承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过程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003(015):194.

[2] 周丹,李婉,郭霜,等.电主轴前轴承座精加工工艺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286(09):68-70.

[3] 李莉,赵剑锐,孟焕玉.不同磨削加工工艺对轴承钢球残余应力的影响[J].内燃机与配件,2019,293(1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