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浅论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创新

岑家发 李觅 通讯作者

广州新华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的思维模式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的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据与保障,因此加强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的创新符合高校改革创新管理事业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创新

行政管理在本科类高校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应用型高校日常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前提和根本保障。近年来,随着各类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促使高校行政管理的思维模式也在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慢慢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的新时代,应逐步推进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还能积极推动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创新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思维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发展探讨的主要话题,同时也是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急切需求。高校能够不断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人才,对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的思维模式在日常的工作运行中急需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形态接轨,疏导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快速有序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的改革创新。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学目标,有利于服务于日常教学开展。因此,为了保证高校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必须加强对行政管理思维模式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持续良性发展。当前的应用型高校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都普遍处在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校园内客观存在的各种思潮也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容易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与异化,在行为上出现偏激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对高校的教学发展起到不利影响。综上,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的改革创新能够合理有效地为日常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创新的措施

首先,应增强政治方面的意识,要明确正确的办学方针。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传播,从而确保正确的办学理念与方向。

其次,加快科技平台的前瞻化建设和合理化布局,积极推进高质量的高校科技创新全新体系。其主要措施是根据《高等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方针,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为更好地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再次,理念的创新是有效推动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创新的有利条件。高校要做到从根本上对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就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将改革落实到位并且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如双肩挑人员等,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定期参加交流锻炼,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内外融合、取长补短落实到日常的教学。

从次,选择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可以从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方面探索。课内要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情景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课外教学要增加学生们的实训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弘扬正能量。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五花八门,要合理疏导,帮助学生们理性选择学习方向,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地进行实训或者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社区,让学生们了解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了解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达到家校社共同育人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为了推动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模式进一步改革创新,高校要正确认识自身在工作中所存在的行政管理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促进高校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飞洋.“互联网+”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改革[J].艺术科技,2017,30(08)

[2]张技.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01)

[3]谭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