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1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王亚婷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小学 河南 濮阳 457000

探究性学习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而提出来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理念、方法、模式,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涉及广泛,是学生学习汉语言运用、古诗词文化、人生哲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开动脑筋去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和牢固,而不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关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某一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1.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主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性学习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己亲身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注重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動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亲自去探索、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形成原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3、灵活性

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不受时空、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时空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灵活的。在探究性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在于是否掌握了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能否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分析、运用,以及有所发现和创造。

4、创新性

在探究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该方式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拓学生的眼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要仅限于在课堂上。每节课上完后,教师应善于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拓展学习。

  1.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布置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教师检测孩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如果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作业负担过重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探究性作业的布置上要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探究新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教育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探究性作业的布置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