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1

基于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高佳丽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教学设计时,我们不必完全忠于教材,而是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水平,教学条件等进行增删,以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教材观,最近发展区,数学思维

在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个定理,是以基本事实的形式给出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式,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得到这个“基本事实”,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课本上这样处理,主要还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愿加重学生思维负担。然而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来源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自身特点以及教学条件等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由于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较好,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我就把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定理证明作为一项选做的作业留给了学生。以下便是定理以及学生给出的三种不同的证明方式。


160cc349dc9af5_html_cc2ff18257b69219.jpg问题呈现

如图1,已知l1l2l3,分别交直线

mn于点A1,A2,A3,B1,B2,B3.求证:

60cc349dc9af5_html_f1083b240d939d72.gif

图1

60cc349dc9af5_html_c527ea16534a5485.gif

60cc349dc9af5_html_fc46ed069cfbcee.gif 我们为了直观将A1A2,A2A3,A1A3分别记为“左上”,“左下”和“左全”,将B1B2,B2B3,B1B3分别被记为“右上”,“右下”和“右全”.则原结论为60cc349dc9af5_html_112fd8c3c061bd4d.gif

2 解法赏析

思路一:

如图2,过A1作直线A1C3,分别交l2,l3

C2,C3,易得四边形A1C2B2B1,四边形

A1C3B3B1,四边形C2C3B3B2都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有B1B2=A1C2,B1B3=A1C3.

由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我们容易得到60cc349dc9af5_html_2f2ae02684a7f432.gif ,因此60cc349dc9af5_html_90f1daaf68176796.gif

所以60cc349dc9af5_html_1d6c2ec0f9e5d3a8.gif ,即60cc349dc9af5_html_558a95755cac05bb.gif

再由比例的性质得到另外两个结论。

教师点评:该生将线段的比转化成了三角形面积之比,再算三角形面积时灵活转换底和高,最后应用两条平行线处处等距的性质解决问题。

60cc349dc9af5_html_c1b0435a60ef940b.gif 思路二:

如图3,因为60cc349dc9af5_html_db84e74f148c58cb.gif

所以60cc349dc9af5_html_9b728d8809e766b0.gif ,

因为60cc349dc9af5_html_3dcf601ad34b97f2.gif ,

所以60cc349dc9af5_html_df554410f2bd7de3.gif .所以60cc349dc9af5_html_9310e820d8177ff4.gif ,由等式的性质可得60cc349dc9af5_html_4d2f19b9086cad63.gif

再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另外两个结论。

教师点评:该生利用等面积的两个三角形低之比等于高的反比,简单利索的解决问题。

思路三

60cc349dc9af5_html_2139f8a8b40fd292.gif 如图4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直线m可以表示为

y=kx,其中k表示x每增大1,y的增大量。对应

到图形中就有60cc349dc9af5_html_a25b66d41c7eaadb.gif60cc349dc9af5_html_3e9d1a2317ba2bab.gif ,进一步可得

60cc349dc9af5_html_d961a80647b8127c.gif

60cc349dc9af5_html_2cdb4b059122008.gif

所以60cc349dc9af5_html_759d1f77ad37915d.gif .我们发现左上与左下的比值与直线的倾斜程度无关,所以我们可以推出60cc349dc9af5_html_55e76407efbaf575.gif ,由等是的基本性质可得另外两条两条结论.(当直线m垂直于l时,我们可以直接得出60cc349dc9af5_html_556c927e6fd36d40.gif 。当k为负时,可以在推理过程中加绝对值)。

教师点评:该生根据学习的一次函数中的k的图形意义,再代数于几何之间灵活穿梭,推过推理说明了这些线段的比与直线的倾斜程度无关,从而解决了问题。


在上面的三种方法中,大多数学生使用了方法二,其次是方法一,只有一个人想到了方法三。方法二简洁对称,方法一灵活优美,方法三在代数和几何之间灵活转化,三种方法都颇具数学之美。课本没有提到证明方法,是因为其难度较大,而我也却是被学生的方法惊艳到了。

在处理这届课的内容的时候,我没有完全忠实于课本,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水平,自身特点等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本定理的证明。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材内容神圣不可改造,这是一种权威式的教材观,是对教材的一种不恰当的认识。事实上,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重构,不同的编者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具体教学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重构,应该由“忠实取向”的教材观过渡到“调适取向”的教材观,甚至是“创生取向”的教材观[1]。

这项作业富有挑战,处在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属于大家“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在重新构建后的一节课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文法 教学设计能力实训编者[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978-7-04-051955-6

  2. 程诗春. 平行,相似与"成比例线段"将何去何从[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0, 000(012):42-42

  3. 王德康.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三类应用[J]. 高中数理化, 2020(14):7-7

  4. 蔡晓栋. 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变化的研究[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9(Z1)

  5. ]胡孟. 让学生体会"基本事实"的合理性——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探究为例[J]. 湖南教育:下旬(c), 2019(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