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略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齐朝芳

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五中学校(南阳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到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而发挥能动性的积极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兴趣、激励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那么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下面我们就略谈几种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的方法:

(一)演示法与实践法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勇于动手练习。上机实践,必须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让学生的每节课都有所学,有所获。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四)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五)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其他同学听指令进行操作.比如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会操作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对知识也不仅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

其实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诸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以直接感知为主”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以欣赏活动为主”陶冶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发现法、探究法等等。我们这里略谈以上几种!

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上机练习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展示给同学们欣赏或是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激励,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瞿葆奎:《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专用教材教育学》京华出版社,2011年

[3]《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材》京华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