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刘大志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摘要:分析了基坑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沉降监测、变形监测、水平位移、误差的计算。指出了数据处理对于工程的重要作用。以某三甲级医院新楼建设初期基坑为研究对象,提出监测方案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进行沉降观测与位移观测,并进行数据处理。简化了外业测量环节,显著提高了测量精度。依据相对基准计算监测点相对水平位移量,简化了数据处理运算,可以很好地指导实际工程施工。 文中以工程实例为范本,研究了基坑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变形监测; 基坑监测; 锚索应力; 地表沉降;

1 项目概况

1.1 监测目的

基坑监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勘探结果、设计参数、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现场管理技术等,还可以保护周边环境,如已有的建筑、管线及路面。应注意在监测开始前一周前应埋设好各项监测点位并采好初始值,例如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地下水位、管线沉降、锚索应力等等。

1.2 监测频率

在建筑基坑开挖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对基坑进行监测,开挖深度不同监测频率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开挖深度及监测结果来逐步加密。当底板浇筑完成后,如未出现异常情况、就可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适当降低频率,直至基坑回填完成。具体监测频率见下表1:

表1 基坑监测频率 

60d01f854c719_html_3640a04da047c4f1.png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加密频率:暴雨、暴雪天气、大风天气、长时间下雨、基坑附近荷载突然增加、地面突然下沉、周边建筑物严重开裂、支护支撑结构开裂、出现涌砂涌水现象等等。

2 监测数据分析

在基坑监测过程当中,监测项目和监测点位数量较多,在此,选择几个为对基坑安全影响较大的项目展开分析。

2.1 周边地表沉降观测

如前所述,监测点位应在施工开始一周前布设好并采集好初始值,这样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施工时产生的误差。当周围有机器和人员时,监测数据就可能会产生误差。周边地表沉降观测,从基坑开挖前时开始布点和初始值采集。在点位埋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变形监测点应布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b、点位应稳固,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c、变形监测点布设的位置应能够准确、全面反映沉降特征和便于分析,同时要求布设的监测点能够突出反映地表控制部位的变形情况;d、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型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60d01f854c719_html_2103081b986c6e97.png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始施工时,周边地表有较小范围的波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大,周边地表的沉降数据也在变大,当基坑开挖完成,底板浇筑完毕后,数据趋于稳定,监测数据曲线图程“弓形”。这是因为当土方开挖后,原本处于平衡的土压力由于基坑内测的土压力卸掉,这就使得两边的土压力不平衡,周边的土便向基坑方向施加土压力,导致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当时正处于南昌市的丰雨期,雨量比往年要大的多,这从另一方面加大了地表沉降的位移量,此时最大的位移量为-11.75mm,未达到设计报警值。从效果来看,本项目的支护结构和形式还是比较稳定,并未出现异常情况。

2.2 锚索应力监测

通过对锚索内力的监测可以掌握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及趋势,判断支护结构及支护形式是否在设计允许和安全范围内。本项目在深基坑区域使用了锚索+SM工法桩的支护形式,没有内支撑结构。锚索应力的布设方法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①应按照现场锚索的直径埋设相应直径的锚索计;

②应当在锚索预应力张拉测试前安装好锚索计;

③当锚索计安装完毕后,应把锚索计的导线拉出地面并固定,同时抄录导线编号。

随着基坑开挖的深度增加,锚索受到的拉力也在不断变大。浇筑完底板后锚索应力趋于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之所以锚索应力会继续增大是因为当时正值南昌市的雨季,这段时间内连降大暴雨,增大了孔隙水压力,也加大了侧向土压力,导致锚索应力增大,接近报警值。后稳定在最高的位置,是底板浇筑的时间段,随着基坑慢慢回填,应力慢慢下降,直至稳定。

暴雨天气对基坑影响十分严重,若是基坑降水不及时对支护结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雨水增大了空隙水压力,致使周围土体含水量增大,加大了侧向土压力。雨水还会对支护结构造成破坏,水压力增大极有可能造成基坑涌水现象,致使基坑垮塌,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等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还会延误工期、追加造价和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等负面效应,加大了投资方的负担,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和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支护结构承受住了土压力,支撑体系很稳定且数据并无异常,桩(坡)顶垂直位移最大值为-16.27mm。

3 结论

本文对基坑监测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周边地表沉降观测、锚索应力、桩(坡)顶水平位移、桩(坡)顶垂直位移累积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做了分析。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桩顶各个位移监测点变化量加快,当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变化量逐渐变小。随着底板浇筑完成,变化量趋于稳定。

(2)随着土方开挖,锚索受到的力也在不断变大。浇筑完底板后锚索应力趋于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

(3)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大,周边地表的沉降数据也在变大,当基坑开挖完成,底板浇筑完毕后,数据趋于稳定。

(4)当基坑开挖期间遇到暴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各方应做好应急准备,监测单位应加密监测,同时应现场的巡视工作并时刻注意巡视人员的安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项目部;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配合监测单位做好巡视工作,同时加固现有的支护结构,注意现场排水,避免基坑内外积水。项目部应做好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应急车辆、应急物资等,还应派遣人员24小时巡视基坑,同时还应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

综上所述,基坑监测的过程中验证了勘探结果、设计参数、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现场管理技术。保护了周边环境,如已有的建筑、管线及路面。

参考文献

[1]薛丽影,杨文生,李荣年.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1):468-473.

[2]黄生根,张希洁,曹辉.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工程[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唐业青,李启民,崔江余.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曾宪明,林润德,易平.基坑与边坡事故警示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龚晓南.深基坑支护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