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堂清”落实有效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初中数学“堂清”落实有效策略研究

王绍伟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初级实验中学

摘要: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即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容易忽视“堂清”这一工作,未能及时且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了所学知识,也未能给予学生针对性地辅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着重探究了“堂清”工作的落实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堂清”;有效策略

引言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渐地掌握各种知识,且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有其对应的任务,只有做到“堂堂清”,才能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然而,就目前来看,初中数学“堂清”工作仍未得到有效落实,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会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所以需要相关教师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利用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堂堂清”,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堂清”有效落实

(一)结合分层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活动

分层教学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堂清”的目标。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分层的教学方案,同时根据所讲内容拟写分层的问题和练习题,以便让学生们对号入座,更为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教师在讲解《二次根式》的内容时,就需要为后进生、中等生、学优生设计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能掌握基础知识,即二次根式的概念、加减乘除法运算方法,然后要求后进生进行基础练习,并让中等生和优等生完成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引导他们突破自我、活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学习,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实现“当堂清”的目标。

(二)发挥微课优势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初中数学教师都可以使用微课来进行讲解,以便及时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进一步落实“堂清”策略。如,《相似三角形》一节的重难点为“认识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学会应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提前设计微课课件,着重分解该部分知识,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图形和例题逐步理解定义、性质,再据此进行逆向思维,学会判定相似三角形,然后可为他们设计对应的练习题,反复变换条件使之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加深其印象,使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此部分学习任务。

(三)设计反馈表给予学生针对性辅导

初中数学教师还要设计学习反馈表,将每一节课中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明确哪些学生完全清理了学习任务、哪些学生还留有哪些未清任务等,再据此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辅导,确保“堂清”工作顺利开展。如,讲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讲情况、练习情况判断其是否完成学习任务,并利用反馈表详细记录未完成学生的情况,如xx学生未掌握代入消元法、xx同学在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了错误等,然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辅导,促使他们及时完成课堂任务。

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辅助落实“堂清”策略

(一)小组学习,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中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帮助来落实“堂清”策略。如,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内容,通过分析例题、总结解题思路来归纳相应的知识,同时要帮助组内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在练习过程中检验各自的学习成果、分享解题思路,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查漏补缺、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小组长也需要发挥个人作用,监督组员学习进度、记录组员学习情况,并分配组员给程度较差的同学补课,最后再汇报给老师,以便使之更为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堂清”目标,再通过补充式讲解来提升教学效率。

(二)组内互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组内互评,以便其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且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当堂完成了所有任务,进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学生们可以在组内评价彼此学习《轴对称》这一章内容的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也可同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在交流中发现新的问题、了解个人遗漏的知识,然后进行补充、完善,确保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实“堂清”工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们必须完成每一次的学习任务,才能逐步建起基础稳固的知识大楼,为以后攀越高峰奠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开展“堂清”工作,确保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发挥实效,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收获更多成就感,并学会迁移应用,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凸显出本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聂焕霞.浅议初中数学“堂清”的通关路[J].中小学教育,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