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分析

田甜

杭州万宇测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新时期工程测量已趋于现代化、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调研施工现场数据,同时结合物探技术、红外测量技术的支持校准数据,有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由此可见,工程测量精度控制中,技术人员应凸显出现代化测量技术的优势及价值,利用自动化、红外技术的测量要求进行自动化的工程信息获取及记录,以期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精度控制;工程;测量技术

1工程测量及精度控制的原则

  1. 工程测量前应统计房屋的位置及地质特点,有利于为前期准备阶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测量过程还需考虑降水与地形环境的情况,能确定出与测量控制相关的实践措施。

  2. 数据精度控制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大数据、控制标准、技术人员及实际测量指标进行估计与对比,再依据工程的操作方案评估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误差情况。通过利用专业的控制软件统计测量计划,再对空间的整体运行模式进行监控,有利于筛选出工程运行相关的技术设施及环境控制要求。

  3. 结合精度控制过程,不仅能确定出工程的环境特点,还能让技术人员结合所设定的控制方案优化控制数据,再结合测绘技术巩固前期设计进展。通过对现有的运行状态、设定方案进行评估,有利于控制工程运行的质量问题。一旦勘测过程中出现项目运行意外时,技术人员也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在自动化技术的评价统计中进行工程测量,这也对巩固工程运行效率及进度是有利的。

2工程测量中精度影响因素及控制内容

2.1测图放样的精度控制

测图放样监控中,技术人员可利用自动化控制仪器对工程的环境、生态进行监控,同时结合既定的控制逻辑及程序进行数据计算,有利于提高数据统筹和计算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应将局部测定的数据进行监控,再结合制定的比例及形状进行指标放样调整。待设计完成后,测绘工作者可利用必要的竣工测试、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扩建修复,这样可提高测绘的效率。例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测图、放样、变形观测,同时在探讨楼层特点、采样功能、楼层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指定的测量需求进行数据管理,再利用信息化技术(CAD)进行信息标识,以便凸显出的功能性和使用要求。

2.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环节主要对是房屋地貌的数据进行预测,再结合设定的预测模式评价出可能会出现的危害,从而消除工程隐患问题。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设定必要的预测、应急、控制理论,以确保主体操作模式的质量,这也对消除控制点位的误差参数有积极作用。例如当平方比例预测不科学时,就会导致后期施工精度指标测试方面的问题。另外,在应急控制方案测试中,技术人员应对一线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合,探讨理论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在必要的标识中做好数据评测工作,以此达到逐渐消除点、线段之间的误差项目,这也为工程的设计、竣工及后期评估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2.3物变形测量

  1. 在工程质量监控中,技术人员应做好人力资源的协调分配,根据各项目的资金使用、物资使用与相关管理环节进行深度协调,再结合一线所收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对比评价。在各类地质指标分析中,监督人员不仅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在线核查,还需结合理论与施工数据进行调研分析,探讨预期评价指标和实际操作要求之间的差异性,消除工程预留设计方案的缺陷。因此,在项目评价和项目统筹中,测绘人员应当注意运用科学技术、信息化技术进行取样测试,结合多次对比测试、论证的方式进行在线评价,以确保所得到的测量数据能够及时、全面反映出工程区域的环境生态状况。

  2. 在图样信息测试中,测绘工作者应当结合勘测点位、GPS-RTK、全站仪等技术对局部区域展开碎部分析监控,利用直接的测试数据进行编程运算,提高控制点位的控制效率。在此过程中,勘测技术人员还需统计临时站点的测绘数据,根据导线连接构成、折线位置确定测量区域的坐标值。

  3. 精度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平面区域的地质生态条件确定隐蔽区域的地物分布特点,结合多导线的测量、控制措施确定评估方向。技术人员可运用钢尺及经纬仪统计导线边距、宽度评价测图控制需求。若过程中测图数据出现错误时,可能会导致工程设计方面的损失问题,故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工程设计概况展开测量,在对照控制、分析统计、导线精度控制的支持下解决电磁波调控方面的问题。

3工程测量技术中精度控制措施

3.1确立完善的控制测量流程

工程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各行项目特点作出全面、科学的统计测试工作,再依据施工图纸统计工程测量方案,确保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可宏观评级出工程建设与工程标书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技术人员应统计工程勘测特点,再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测量数据、控制措施、施工方案的精准性。若测量、评价、设计存在异常问题时,技术人员需根据勘测数据建立起可控的技术控制流程,依据点位放样测试、控制测量、勘测支持的作用下统计工程的操控需求。例如,红外线热像仪应用中,技术人员可分析出某一区域构件的特点分析出红外热辐射需求。其中,该技术可在软件中标识出管线、梁柱、元件的色彩异常情况,再结合元件内、外构件传导特点、色彩表示模式对异常区域进行对比评判,以便更快速地得到元件的位置指标。

3.2重视自动化仪器的校准控制

全站仪系统应用中,应当探讨旋转仪的落脚点,依据脚螺旋的平面位置及空间位置状态进行统计,再采用居中控制模式校准水准器的点位。通过将控制仪器固定并旋转180°后,促使控制区域的气泡始终处于居中的模式。待完善数据校正后,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监控气泡的位置状态。若水准气泡与标准需求产生出入时,技术人员应对脚螺旋元件进行技术调控,再将气泡进行调控与水平位移,确保装置的偏移量可在技术修正、水准器控制、理论校正的过程中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在水准指标控制监控中,技术人员应探讨装置居中的控制进展及点位指标,再结合可靠的控制逻辑进行运行修复,有利于解决元件使用的问题。例如内六角扳手校准控制中,应利用自动化监控技术分析气泡及螺丝的校正原理,再将螺丝进行拧紧处理,最后运用横轴监控模式进行一体化控制,可提高测量数据的合理性。

3.3外业数据监控及校准

外业数据监控测试主要运用经纬仪测量出导线、控制仪器的边长指标,再结合边长、水平角的数据指标进行协调,确保所布设的导线、控制网图数据的合理性。为提升外业数据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应落实控制责任,采用科学、规范的监控方式进行监控,最大程度上消除工程设计隐患问题。因此,精度监控中,技术人员应收集与工程相关的控制点位及控制目标,结合可靠的选点方式、选点标志进行统筹,再使用全站仪、自动化监控技术测试导线、施工特点、踏勘需求进行标识,及时监控出导线和转折点位的测量困境。因此,外业信息指标的精度校准中,技术人员应统计相邻点位的间距及控制角度,结合点位的筛选、选择、存储的要求确立仪器的安置位置。另外,导线点位控制中,应协调边长、导线点密度指标,再运用均匀分布、控制的原则对工程区域状态进行评测,消除数据精准度不高的负面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指标,技术人员应巧用科学技术及控制模型,主动、全面利用科技的技术,从而提高控制测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另外,在数据协调操控中,技术人员也需总结当前施工设计的问题,再设定可靠的技术模型进行监控设计,进而提高工程的精度指标。

参考文献:

[1]毕慧田,张新源,欧阳小丛,等.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居舍,2019(06):160.

[2]王昆焱.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04):229-230.

[3]严崇银.工程测量对工程质量的效用研究[J].门窗,2019(1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