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兴趣的翅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乘着兴趣的翅膀

刘薇

安徽省 望江县长岭中心学校

本文从学生的主体地位、求知欲望、学习的目标和动力等几个方面通过自主合作、诱发好奇心、实践探究和激励等手段来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塑造健康活泼的个性,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 。

  传统的课堂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来进行,学生的“学”也仅以提问和测验来证明在老师心目中“地位”,久而久之,即使在起始年级,也会冒出许多所谓的“差生”。究其原因,我们不能不承认人的差异性,有些孩子可能生性对某学科“不感冒”,也就是缺少兴趣,从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提问的不知和考试的低分数,有的甚至注定了学生生涯“差生”的命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所学的知识程度比较浅,范围比较小,如果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兴趣盎然地学习。

  虽然个体是有差异的,但每个人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着快乐的因子,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是那些平时很“差劲”的学生,只要一到游戏,做活动,听故事,或是电脑、音乐、体育课时,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往往会令人惊叹不已。难道我们能否认进行这些活动或是课程不需要知识和能力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而造成这迥异局面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言此。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塑造他们健康活泼的个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呢?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发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往往忽视学生,以教师的“一言堂”充斥整个教学过程,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呢?我认为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根本,以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操作,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通过交流合作,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做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我让同学们准备一些扑克牌或是卡片(写上数字),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拿出四张牌用加减乘除算“二十四”,看看每次能不能都算出来,最多有几种方法,每位同学先独立算,可以讨论,小组再进行比赛。毫无疑问,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小组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活动,最后的结果是直到下课许多同学还在讨论、计算。由于活动形式学生感兴趣,而且等于是自己出题来考自己,加上随机性,变化大,这样就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使他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大的提高。

求知欲为抓手,用好奇心诱发学习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讨厌那种高高在上的生硬的说教,而对于刚刚走进学校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口干舌燥的高谈阔论想要引起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恐怕是一厢情愿。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强和求知欲,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面前能以“惊奇”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想了解,更想掌握。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比赛计算,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然后我出示题目:4+4+4,6+6+6+6+6,9+9+9……+9(100个9)。看了题目后,同学们马上拿起笔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去了 ,在他们正认认真真把这些数字一个一个相加,忙得不亦乐乎时,我却马上说出了各题的得数,有的同学不相信,又埋下头去计算,最后发现我说的答案全部正确。同学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觉得很神奇。我由此引导,其实老师算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而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对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比加法计算快得多,这种运算方法叫乘法,你们想学吗?大家齐声回答“想”。正是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显示了乘法的魅力和作用,毫无疑问地把学生的好奇心紧紧地吸引住了,使他们欲罢不能,从而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以发展为目标,用实践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在课堂上我也让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究,可总觉得像蜻蜓点水,没能很好地抓住探究的实质,而且收效甚微。在去年的“有效学习”的校本培训上,主讲老师展示的两个经典数学应用题实例给我很大的启发。传统的数学应用题都是静止不变的,而这两个实例却是活生生的,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探究才能完成。于是在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去进行实践探究,周末下课时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题:用30元钱能在市场上买多少斤苹果?周一上课检查作业时,发现竟有不少学生说老师的题目出错了:我不知道苹果多少钱一斤,怎么知道30元钱买几斤。绝大数同学对此问题都没有引起什么兴趣,而有几个同学准备到菜市场去调查一下,可家长却说什么算数学题目还要去菜市场,真是好笑,我一听不禁愕然。众所周知,我国现已进入市场经济社会,未来的我们,哪一个能脱离它呢?数学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如果我们的习题都是“苹果3块钱1斤,30块钱能买多少斤”这样机械,呆板,甚至僵死的方式,那么,我们的数学应用到底要应什么“用”呢?我再次要求学生周末时再把这道题做一做。结果同学们完成得都不错,大部分同学把周六周日两天苹果的行情、价格的变化都掌握了,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其实学生们对这种实践活动是有兴趣的,关键在于以前他们从来没接触过,也就不知道数学问题也可以这样做,因而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究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无疑是数学的大用。这样的做法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兴趣,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以成功为动力,用激励增进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颗心都期盼成功的那一刻,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难道有什么东西比学习上成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吗?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时,必然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这时就应该不吝鼓励,大声赞美,以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功不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不是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有时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谁的作业比以前工整了,计算速度快了,上课积极举手了,或是有了更多更好的解题的方法了……不论是谁,只要在学习上有任何亮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及时鼓励,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表现不出色的学生更应如此。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能他们的自信,也会让他们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如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件味同嚼蜡的事,那么老师和学生就只能是两个蹩脚的演员;如果老师只想着把所谓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难以谈得上“人才”的。要使学习成为其乐融融的事,就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本,认真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好奇心和成功的体验是激起他们对未知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乘着兴趣的翅膀,他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60d2e05ee60e1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