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街道空间设计思路及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城市更新中街道空间设计思路及方法分析

任紫婷

上海馨城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200003

摘要:随着时代更新,街道景观设计不断进行创新,多方部门协同管理维护。然而,街道景观设计中仍然有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矛盾,例如市政设施影响城市市容,障碍人们生活。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具体街道规划设计中,怎么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更加功能化、美观化、艺术化、人性化,使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化,生活空间更加宜居化。

关键词:街道景观;解决问题;功能化;美观化;艺术化

引言

街道的空间主要为“街”和“道”两种,是交通、公共空间等用地,也是个体之间具有更为密切生活联系的空间范围,对居民的出行和休闲生活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可决定居民户外活动环境的质量。街道空间除了具有交通职能外,还需倾向于个人形成具有交互功能的场所。营造理想的空间范围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为舒适的社交空间,为实现社会联系提供平台,在人与人之间形成更为融洽的关系。从上述层面讲,空间可作为整个城市环境和行为的重要载体,也蕴含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1、项目背景

在空间和视觉尺度方面来讲,城市中与人最为接近的便是街道空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街道关联度较高。街道空间主要包括人、车和街道环境几方面。但当前的街道空间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车流还是人流,均对城市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明显降低了街道空间所应具有的活力。

街道建设一直是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城区的街道建设内容主要为街景小品、灯光店牌、家具、道路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其中,街道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居民能够直接享受到景观建设的效果,成为城市建设的受益者。

2、研究意义

各类街道共同构成了城市形态,与各城市功能区相关。街道也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影响要素,是结构的组成部分,更是与城市功能相关的枢纽。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所具有的风貌均较为特殊,这些特征能够充分体现于街道景观中,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风貌。

在城市发展变化期间,汽车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这种发展趋势不断压缩城市的街道空间,导致街道的活力持续降低,扰乱街道的交通秩序和环境,提升街道的拥堵性。因此在对街道景观进行设计时,便需侧重对人、车和街道等进行空间的合理划分,全面提升街道的秩序性与整洁性。

街道也是市民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市民生活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因此街道的建设工作需倡导市民共同参与。由市民参与的街道空间设计能够有效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更能够提升市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使市民真正成为街区的建设者与受益者。

3、国内外街道案例研究

3.1日本高山市的三町古街

该街道具有更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古街中的三町,可隐约见到江户时期保存良好的建筑。在古街中散步,可见精致的小店层出不穷,同时还可亲眼观赏到传统的酒坊以及具有格子造型的住宅建筑,整个街道均被古朴的气息包围。上述地区已经被列为国家重要的建筑保护群体。

3.2北京南锣鼓巷整体改造更新(景观)

南锣鼓巷在北京的东二环内,地处鼓楼东大街,平安大街内。南锣鼓巷长为787m,宽为8m,其历史较为悠久。整个胡同与元大都同期形成,发展至今约有740年的历史,也是北京相对典型的街区。

南锣鼓巷曾经的功能性相对复杂,各类小吃店、饮品店设置相对杂乱,难以形成整体性的街道风格。对其进行改造设计便是全面清除小吃店,提升街道设计的统一性。具体设计思路为依托于青砖灰瓦的设计风格,运用木、石等原料对门户进行装点,同时色调以青灰色为主,不采用过于艳丽的颜色,保证建筑回归原貌。通过对石材的拼接处理及色彩的科学配置,从而形成具有历史特色的古街,吸引众多群众和游客来此聚集。

4、南京老门东街区更新探析

该街区位于城南,也是城南民居和市井文化的集合地。南京多数的历史古迹均可体现出城市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内涵。如老东门街区的蒋寿山故居、上江考棚、梁光宅寺等历史古迹,加上古树古井,更能够映衬出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复兴后,街区的商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繁荣,街区内设置了各类餐饮、商场和文化宣传单位,可为游客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内容,目前已经成为南京地区休闲娱乐的标志性区域。街区开发的成功主要依赖于环境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效率更高。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主要解决了城市对古建筑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本文重点针对街区建筑环境所采用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化探讨。

60d2f077d4b75_html_996bdf559682b704.jpg

图1:局部平面图

4.1 还原了原有的建筑特色

实施改造工作前,城区南部主要为平方建筑,且民居的受损情况较为明显。区域内各时期的平房、楼房及临时性建筑参差不齐,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差。街区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将所有的居民迁出,此后将房屋的所有权进行回购,形成历史文化街区的统一规划。上述规划主要由南京大学的城市规划研究部门等陆续完成,一期工程在2015年完成后便陆续向公众开放。街区建成后仍然保留了城南的传统民居特色。从建筑、街道到巷道的设置,水系和房屋体系的形成,均尽量保留南京城区的原貌。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期间,可在“修旧如旧”的原则指导下实施。南京地区的居民普遍受到地方民居的影响,仍然在建筑设计中延续了古朴的风格。在具体修复期间,针对保存效果较好的建筑可依据原来的样貌进行修复。如果建筑的破损情况较为明显,则可运用遗址保护的方法,尽量依据原貌进行修复,切不可凭空想象,失去建筑原本的特色。需经过科学研究与分析谨慎规划,在民居修复中体现出对建筑的敬意。

南京地区的建筑能够明显体现出地方的文化特色,多采用“上空斗,中实墙,下条石”作为建筑的格局。而富含特色的内院墙制式也在街区改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改造工作对栏杆的还原度较高,与传统民居形式类似,能够体现出南京传统的场景。因此从宏观层面讲,街区修复极大还原了街景的原貌,达到了预期的修复效果。

4.2 多元化相融合的设计思路

对老东门街区实施改造工作也不能一味仿古,而需在改造的同时融入时代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对建筑艺术风格进行丰富。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类厂房也占据街区的部分空间,上述建筑也可进行选择性地保留,同时对立面进行统一处理。如员南京的色织厂建筑,其占地面积较大,如果以常规的思路分析,则会对居民的生活空间形成一定的影响。但该建筑并未拆除,反而成为了改造后的南京金陵美术馆。其外墙设计明显体现出南京建筑的风格,以江南结项的深感造型为主,运用铝板穿孔与民居的砖砌纹理相呼应,从而在建筑与街区环境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默契统一。美术馆旁边是游客中心,此外还有“银兴菲林影城”,均在原厂房的基础上改建。上述建筑的立面同时也存在西方建筑的设计元素,周围外墙保留原厂房的红砖和拱形门窗设计,从而体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银兴菲林影城”便以现代的建筑风格设计形成,回形针的规律性排列为人们带来更为新颖的视觉体验,“金陵十二味道”的外墙则由彩色玻璃构成,在青砖、灰瓦中体现出色彩的变化。空间之间的过渡位置,如走廊、雨棚等均使用钢结构和玻璃完成,这便于建筑整体的风格相呼应,提升建筑的和谐度。地面使用古老建筑的纹理装饰,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分割铺装手法。馆前的地面铺装效果与建筑立面的风格也可相互映衬。具体效果见图2。经过改造的建筑不但有效保留了传统建筑和文化的艺术风格,同时设计者运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将新型的设计元素融入到建筑改造中,为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这样便能够体现出多元化建筑设计的效果,给人更为新颖的感官体验。

60d2f077d4b75_html_419b937a966eab0e.jpg

图2:建筑立面图

4.3 对传统的“解构”和“重构”

“解构”便是将以往已经形成的建筑元素进行打碎分解,“重构”则依据新的设计理念将原有的素材进行重新组合、如针对斗拱构件来讲,设计人员便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了零件,再使用其他方式将零件进行重新组合,最终形成全新的样式,还能保留原本的传统意蕴。在对老门东游客中心开展室内设计时,设计人员便大量使用古建筑的构建,并以解构与重构的方法进行改造。如针对墙面的设计,便从各地区搜集瓦片、门板等,用另一种方式将上述原料进行组装拼接,不但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本的风貌,同时还可体现出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其中的视觉中心也有古代建筑的构件形成。其中,将木质构件悬挂空中,在视觉上形成悬浮感,给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展示区域上方设计发光顶棚,并将其表面制作成山水画。室内设计效果不但具有传统艺术气息,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在对街区外环境小品进行设计时,也采用了上述设计理念。除设置喷泉和雕塑外,各处小品均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气息,具体如图3.这也是老门东街区在局部设计中的特色,也就是说运用传统的元素来形成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效果,实现跨时代的艺术融合。在对建筑进行环境设计时,除了需在功能层面达到预期要求外,还需从精神层面来迎合现代人对文化和艺术方面的追求,老门东街区的设计便可在此方面堪称典范。

60d2f077d4b75_html_ee2b388bee59a399.png

3:老旧材料的运用

5、结语

街道可作为城市构成的主要要素,其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各类功能,能够对城市内各类结构进行有效连接。因此对街道景观的设计不但可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形态特征,同时还可彰显出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对城市街道进行合理化的建设不但可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同时还能够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开展设计工作时,需综合考虑空间、行为心理、功能组合及生态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尽量兼顾到各因素的影响,从而将人、车、设施、环境等协同发展,打造体现出城市风貌的优质街区景观,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化的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罗国翔.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研究[J].智能城市,2020,6(04):128-129.

[2]张建军,孙莹莹.城市道路系统评估体系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20,17(01):64-68.

[3]汤文.城市道路进出交通特性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20(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