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为王”打造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以“内容为王”打造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

孙婧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淄博 255130

摘要: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方案明确了高校思政课理论学习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学要聚焦教学内容,善于从教学内容架构、基本理论讲授、学理支撑等多角度展开教学,从根本上解决的就是学生知不知、信不信、做不做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内容为王;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在这里逻辑起点是“知”,也就是学生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这一步决定了学生信不信、能不能、做不做的问题。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且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下了很多功夫,学生看似都学懂了,可是真是较起真来、遇到实际问题,学生突然发现很多内容似乎似懂非懂。出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领会不深入,价值观念不牢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内容为抓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水平。

一、以专题教学重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材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但实际上教材的使用对象在学历层次、知识背景、专业分类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要让思政课程教学既完成基本的理论传授的任务,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专题化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方向,目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专题教学的优越性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职业特色有层次、有重点的开展课程教学,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高度、广度、深度、热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的有机融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价值体系转变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在专题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关键。首先,专题教学体系构建要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及基本教学内容,遵循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及广度和深度[1]。其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为例,教材内容主体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大部分,在理论阐述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在逻辑结构上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内在逻辑。因此教师在专题构建中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构建专题,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历史与实践的宏观视野中认识课程。再次,在专题教学的构建中在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重难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突出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帮助学生梳理理论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方法。

此外,专题教学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课程实施,这就要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队伍整体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以基础讲解夯实理论认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在学科的学习中就好比楼房的地基,只有基础知识扎实牢固,我们的理论架构才能稳如泰山。在实际的授课中,很多教师发现,一些知识教师天天讲,学生天天听,看似熟识,但是真的分析起来,学生并不能解释清楚,因此对于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理论自然就似懂非懂。

以“概论”课程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例,在这一章的讲授中有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专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地主、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等,这些基本概念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听着熟,却不能深入全面的理解,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我们进一步理解理论的前提。我们进一步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之一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例,学生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是也不能阐述清楚。因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名称中带有“资产阶级”四个字,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城市小资产阶级究竟是不是资产阶级呢?想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资产阶级”,这里我们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基本概念。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某个资本家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大量占有生产资料,以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为生。在对资产阶级有了准确的把握后,教师阐述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占有少量生产资料,自己劳动,没有剥削,同时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极易破产沦为无产阶级。在对比中,学生认清了二者的区别,澄清了模糊认识,同时理解了为什么城市小资产阶级会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类似于以上的例子很多,这类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不解决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是直接讲授建立在这些知识上的理论,学生也只是听了皮毛,或者了解大概,但是他们无法深刻理解,当质疑出现时,他们就会模糊甚至动摇。所以说,知不知、懂不懂就直接决定了学生信不信的问题。

三、以学理分析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说: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 教师在课程的实施中要注重突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把握明白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坚定理想信念。[3]

我们同样以“概论”课程为例,第十章第三节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解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在号召大家学习刘胡兰事迹时,有一位家长来信表示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刘胡兰,理由是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她们的村长,并且认为当一个人的心里从小被种下了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的时候,长大后精神扭曲的果子就会跟随他一辈子,而他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当这段材料出现的时候,很多同学表示赞同。但当老师出示了教师回信后,很多同学也表示赞同,并怀疑了自己之前的观点,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在两封信的前后对比中就会看到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学理知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主要讲清两点,第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即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而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第二指出本案例的本质所在,即历史虚无主义,教师再通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分析社会上类似事件,帮助学生自觉树立敬畏英雄、捍卫硬性、崇拜英雄的价值观念。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4]而思政课要想不断提高吸引力,就必须真正触动学深的思想和心灵,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稳.内容为王,与时偕行——山东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J].山东教育(高教),202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93 页

[3]孙代尧.以学理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20.4.


作者简介:孙婧(1979-),女,江苏省连云港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