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小学科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

张宝泉

德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基本科学知识的学科,这门学科并不在学生的考试范围之内,但它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希望中小学生能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受之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仍旧不重视这门学科,甚至有的小学科学教师都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这对学生学习生活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消极作用。本文就小学科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引言

小学科学课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也需要教师不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以核心素养教学为依托,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科学认知,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在今后科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知识的应用问题,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获得科学核心素养。

1重视课堂互动

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对学科有兴趣他们才会认真学习,这也是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顽皮、他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在课堂上也会出现小动作,这很不利于他们对学科的学习。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互动也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谨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在课堂起始,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三分钟主要是以小团队上台展示科学小实验或者讲述科学小故事,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也有特别调皮的学生,根本不配合甚至不愿意参加小团队的活动。对于这类孩子,我会在课下提前跟他们组成团队,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他们擅长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有个孩子被同学们称为“捣蛋鬼”,这个外号让他很苦恼,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化身“江湖杂耍艺人”先进行表演魔术,他来“拆台”,向同学们展示魔术背后的科学秘密,获得掌声不断。在课堂进行时,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教师一味的讲解只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教师应注意把握节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

2合作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实现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学。

例如,在学习水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内容后,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实验。学生喜欢喝汽水,教师可以用一些健康的材料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汽水,利用柠檬水、糖、小苏打,以小组的方式自行调配,调配过后尝一尝与平时喝到的汽水是否一样,并且思考汽水也是水,它的“汽”从何而来?实验的创意就在于如何使用有限的材料进行合理调配,获得口感更佳的汽水。实验的目的是小苏打与柠檬汁发生反应产生CO2,这与超市中出售的汽水制作是同等的道理,利用小实验,帮助学生知晓现实生活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还可以利用冷水和热水进行实验,在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一滴墨水,让学生猜一猜:“哪边的墨水与水融合得更快?”结合小实验提问学生:“同学在跑步的过程中不小心扭伤了脚,是使用热水还是冷水敷伤口呢?”并结合实验的结果为学生解释:“因为水中含有水分子,而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因此是热水与墨水先融合。”对于扭伤问题:“当时的扭伤使用冷敷冰镇,超过24h 需要使用热敷的方式,因为热敷更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采用小实验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说明,有效地将科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3注重引导交流,促进学生灵活、独立思考问题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单纯依靠讲授法实施科学课教学活动,会让学生产生乏味的心理。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既能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关注,又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共同思考科学问题。与此同时,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学生灵活、独立地思考问题,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进一步贯彻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表现,诱发他们思考科学问题。教师也需要同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个实验现象的疑问和看法。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置于水中,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实验结果,这些橡皮泥是漂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漂浮在水面的橡皮泥有怎样的特征,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有怎样的特征。通过观察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理解,通过交流,师生之间在学生思考和问题掌握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就此机会灵活多样地思考问题,探寻实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4巩固复习知识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但是他们长时记忆的储量不大,又由于大多小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的意识不强,这就造成他们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及一些学过的知识,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复习任务。巩固复习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针对“空气”“水”的知识,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接触,随着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提及类似主题的知识点时,在课堂上就直接进行复习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来加强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有涉及这类的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会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有效。但是学生的多样性就在提醒教师们的教学也要不断改变方式。在讲解“蚕的一生”这一课的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养蚕的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不同阶段蚕的特点,做好观察日记,这样就在无形中对不同阶段蚕的特征进行复习。同时,结合不同学科知识也是一个好方法,科学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积极互动,使得简短的观察日记变得图文并茂,让科学知识变得更有趣。除此之外,通过“你问我答”“开火车”“闯关”等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复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结束语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在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进而结合现实生活,高效地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多方面科学素养的有效获得。

参考文献:

[1]王丽清. 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 华夏教师,2015(01).

[2]张亮亮.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四点尝试[J]. 中国民族教育,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