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培育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家国情怀 的内涵及培育路径探析

李欢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时下,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家国意识,缺乏理想信念。基于此,利用学校氛围,从德育方面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时代未来主人的责任担当,意义深远。


关键词:家国情怀;内涵;培育


  1. 引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在全国上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这种情怀尤其难能可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家国情怀,强调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就是明天的栋梁,代表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拥有这种伟大情怀。

二、什么是家国情怀


(一) 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对家对国的文化认同、情感归属。古往今来,家国情怀就一直扎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是一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情怀。

(二) 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基因。在王道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围绕“家国”二字阐释了“家国一体”思想。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子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荀子曰:“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可见,家与国密不可分,家是国之本,“家国一体”这一思想由此凝炼,并慢慢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这一胸襟在《大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紧密联系起来,修身以始,平天下以终,将个人修身的意义上升到天下太平的高度。

(四) 家国情怀是一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情怀。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因政治变迁、王朝更迭、民族纷争,不忘故土、不忘国家,将家国情怀以立德、立功、立言的形式传达出来。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1. 家国情怀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对激发学生对家国的认同,让家国情怀成为学生积极向上、奋斗不止的精神源泉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1. 家国情怀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全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同共生、和谐发展的世纪。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和关切,对人的理想人格和优秀素质的培养,对民族优良传统的发展。大学生美好的家国情怀,正是建基于个人美好的人格气质和道德修养。

  1. 家国情怀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提升素养,加强修养,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关注他人、集体和社会,把自己的所学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在社会大舞台上发挥作用,需要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个体价值的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和广泛的情感认同,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1. 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培育家国情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培育。对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从某个层面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唤起学生对家、校、国家的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并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增进热爱家国之情与责任担当意识。以家国情怀养正人格品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1. 培育家国情怀的途径


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坐标。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更需要培育这份情怀,对家对国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

  1. 培育家国情怀,离不开思想的引领

培育家国情怀,修齐治平的思想要深入人心。要用修齐治平的思想涵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观点。引导学生以修身为起点,内观其心,明白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道理;引导学生注重家教家风,尊老爱幼,进而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导学生牢记“位卑未敢忘忧国”,把爱国之情视为一个人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二)培育家国情怀,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学校要用文化熏陶,让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点点滴滴渗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真切的生命体验中,在审美的愉悦和洗礼中,养成崇高德性,将对学校的热爱转化为对国家的热爱。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学校官方公众号等媒介的传播,向大学生输入主流价值观,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途径。

(三)培育家国情怀,离不开实践的养成

致知格物,推诚于物,致意于实,就是强调实践的意义。明代大儒王守仁在《答顾东桥书》中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这符合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鲁迅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的社区看望老人;学校每年的毕业生都会为母校种下一棵树,表达对母校的深情;学校每年也会组织学生去贫困山区帮助留守儿童,跋山涉水为儿童带去书本、文具和衣物……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让“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思想落地生根。学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扎扎实实地做着实践活动,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温暖着你我他,诠释着一代青少年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和美好的品格。


  1. 结语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培育家国情怀,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他们的时代担当,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的脊梁。




参考文献:

[1]刘紫春,汪红亮.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9(7):41-46.

[2]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知行铜仁,2019(5):43-49.

[3]李龙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塑造中华精神[J].人才资源开发,2012018):3-5.


作者简介:李欢1990.09,女,讲师,研究生,硕士,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