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禾魔鬼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乌尔禾魔鬼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黄华英

新疆 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阵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研学旅行将地理知识融入真实的情境中,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培育和升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乌尔禾魔鬼城、地质地貌、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最薄弱的一环。研学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地理学的性质相契合,因此将研学旅行活动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地理教学需要研学旅行这种教学形式,而研学旅行又有利于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师是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然承担着研学方案的总策划工作。

本人以乌尔禾魔鬼城为蓝本,设计一份研学方案---“如果带学生来乌尔禾魔鬼城考察,你会怎么做?”为此,本人和我校地理学科同事一起进行了研学方案的讨论、设计,主题确定为“魔鬼城不魔鬼”。

一、研学旅行设计的前期工作

1、研学旅行方案框架搭建

方案框架搭建过程:教师踩点——确定考察主题——确定考察线路及考察点——确定沿途考察内容——落实行前准备工作——发放考察任务单(主线任务和主要任务)——带学生实地考察——汇报总结

2、教师踩点与主题确立

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但边走边学不意味着什么都学,切忌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课堂。我和同事在踩点乌尔禾魔鬼城时,将沿途所看所思全部记录整理后,发现涉及的地理知识多而繁杂,就如何取舍,我们展开激烈谈论,最后确定设计主题,将考察对象与内容有目的的筛选整理,只留下与主题相关的线索。乌尔禾魔鬼城作为国家级4A景区,典型的雅丹地貌,毫无疑问定位地质地貌考察,除此之外,还引入时间视角,考察魔鬼城的动态演变。

3、研学旅行的行前准备

(1)、知识准备:魔鬼城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地理环境演化史

(2)、安全准备:必要药品(晕车药、中暑药、外伤药包)、安全手册、宣传野外安全注意事项,提前关注天气。

(3)、物品准备:帽子、口罩、背包、文具、记录本、相机、指南针、望远镜、放大镜、温度计、铁铲、标本采集袋、手机APP(行图、百度地图、Onuxmaps、各种测量工具)

二、研学旅行线路及内容设计

1、考察线路与考察点设计

60d448ea2651f_html_134d367984e9a5db.png 确立了地质地貌的考察主题后,筛选出乌尔禾魔鬼城景区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点,并尽量遵循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以及魔鬼城演变的时间顺序,主题线路与考察点规划为“A-B-C-D-E”(如图1)

2、主线任务单设计

根据确定的线路和考察点,在每个考察点设计四个环节,即明确问题、证据搜集、初步推测、结论完善,从而生成主线任务单。其中的问题由教师确定,问题设计应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思维梯度,调动学生看、听、画、想等各个感官,成为研学过程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思考的链条。证据搜集、初步推测、结论完善则由学生为主体完成。

360d448ea2651f_html_93031bacda1c5b17.png 、考察内容设计

(1)、考察点A(孔雀迎宾)。①.问题设计:观察地层形态,画出岩层走向,结合知识背景,推测其类型和成因;②.证据搜集;岩层呈不同颜色的条带状分布,如图2中a所示,有一层一层的层理结构,如图2中b所示。③.师生分析研讨:从图2中a、b分布,联系相关知识,推测这里应该是沉积岩。成因与魔鬼城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壳运动有关,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一大片淡水湖泊,湖水沉积作用普遍存在,形成了这里广泛分布的沉积岩和沉积地貌。从时间轴上看,这里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板块挤压,湖水后退,这里地壳不断隆升,逐渐演变成了陆地。

(60d448ea2651f_html_3258f2e227e8fb39.png 2)、考察点B(狮身人面像)。①.问题设计:观察岩体形态,从不同角度观察,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岩体形态像什么?画出岩体形态,结合知识背景,推测其类型和成因;②.证据搜集;岩体表面有很多凹坑和凸起,表面不平整,凹坑分布并不均匀,在有的方向上较多,凹凸分明。③.师生分析研讨:新疆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这种湖相沉积的岩石,在风力作用下,在迎风面形成较多凹坑。

4、自主任务单设计

主题式研学跟其他研学方案相比,有更清晰的主线任务、明确的学习重点,如魔鬼城地质地貌的主题考察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梯度和地貌演变的时空顺序等来设计线路与问题,逻辑性、思维性、完整性更强,避免了“走马观花”“大杂烩”式的学习。当然,也有其弊端,在现实背景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外出研学实属不易,而野外实践中又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只单一考察某一主题可能无法“物尽其用”。为此,在研学方案中还引入“研学留白”的理念,在地质地貌考察的主线任务单外,增加自主任务单——“请在研学途中发挥你们无所不在观察力,发现、搜集地质考察单以外的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至少5个),并在总结会上进行分享交流。”(表2)

5、学生自主任务设计

⑴、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沉积岩层广布,那么,会不会有化石呢?任务一:结合当地曾经有过的沉积环境,寻找化石。

⑵、乌尔禾魔鬼城,整个景区是用简易铁丝网与外界隔开的,在魔鬼城景区内,透过铁丝网,可以看到周围有很多的红色钻井装置(俗称“磕头机”)正在工作着,从钻油的机器数量来判断,这里地下应该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研究油气资源分布的原因、储量、估算开采时长及规划景区开发新方向。

⑶、魔鬼城内,以干旱景观为主,几乎没有一棵树,只有稀疏的耐旱灌木(梭梭、红柳等)努力地生存着。能否考虑引水灌溉,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比如杨树、榆树等。一来可以丰富景区景观,吸引更多游客,二来,也可以用于避暑降温,三呢,还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因此,任务单来了:植树种草,绿化魔鬼城可行性方案设计。

五、研学总结汇报设计

1、魔鬼城地质地貌考察教师总结

本次考察以探究魔鬼城地貌成因为主线,在真实的野外学习情境下,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地理语言去倾听岩石、花草、土壤的浅唱低吟,揭秘它们的前世今生,解锁魔鬼城魔鬼城一石一木上的时间密码,原来,“魔鬼城并不魔鬼”

2、魔鬼城地质地貌考察学生汇报

⑴、预留几天时间给学生做最后的查阅、求证、整理工作,并以PPT的形式做交流分享。

⑵、小组的交流分享分主线任务和自主任务两部分。自主任务的分享要求各小组展示他们在研学路上发现的地理现象,可以设计成一些地理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现场互动、讨论,最后本小组给出相应的推测解释。

⑶、各小组交流分享完毕,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和评价,建立相应评价机制。本人设计了等级式的评价表,对学生的任务结果都给予肯定表扬。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更加公平公正,还可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

⑷、汇报后播放一些记录研学点滴的照片、小短片。或笑或闹,或思或悟,带着学生再忆研学旅途,增进师生情谊,升华研学活动,给研学旅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2]邱涛.研学旅行地理教师需先行[J].地理教育,2017,(05):7-9.

[3]谢妙娴,郭程轩,庄惠芬.让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助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育,2018,(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