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浅谈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红 吴鑫

云南省保山市永昌小学 678000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他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全社会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有数据显示孩子的教育60%是来自家庭教育,20%来自学校教育,20%来自社会教育。可是在广大农村学校,家长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上学,就完全托付给了学校,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整合农村家校的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构建学生精神家园是农村家校合作的需求和趋势。

关键词:家校共育;问题与对策;教育对策 

一、农村家校共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生活环境不佳 
  农村生活环境仍然处于贫困和落后阶段,生产与交通的长期滞后影响着农村家校合作教育。虽然近年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并且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但是现在农村经济的主体依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效益差;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约束,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太忙成为家长不能参与农村家校共育的首要因素。 
  (二)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加上不善于与人沟通,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少之又少,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仅能满足子女物质的要求,对子女学业方面的辅导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将子女的一切培养都推给学校,只有当自己孩子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主动与老师联系:如孩子生病,被同学欺负等等,但多数家长甚至连自己孩子老师是谁,教室在哪里都不知道。 
  (三)农村家长观念落后 
  现今农村“读书无用论”等旧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生活较为窘迫的家庭,送子女上学的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是,在子女还未成为劳动力之前让其有个去处。只要子女年纪稍长,就辍学打工以养家糊口。同时,农村养儿防老、生女赔钱等旧观念依旧盛行,重男轻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些落后的观念使许多家长无法同时顾及子女的农村家校合作教育问题。 
  (四)教育评价机制单一 
  农村的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教育评价多以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一种量性的、结果性的评价,学生并没有参与对自己的评价。而随着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量化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家长同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五)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 
  基于农村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有必要使其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一种制度。而要成为制度,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农村家校共育关联到社会系统中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它们的合作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尤其是教育主管单位的管理。可惜这些目前都缺位,因此农村家校共育的组织机构松散、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没有统一、正规的农村家校共育组织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而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农村家校共育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完善的规定和政策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农村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六)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呈现被动状态

在农村,多数孩子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甚至有些直接寄居在大伯家,家长只负责生活费,对于学习情况从来都是不闻不问,只有老师主动找他们是才会与老师做简单交流,甚至有些家长直接回应教师有作业你们在学校教就好了,回家以后老人没有能力辅导。
  二、农村家校共育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价机制 
  健全的制度是农村家校共育的重要保障,是农村家校共育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农村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村家校共育的正规化、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家校共育的效率。 
  (二)提高农村家长的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有效落实农村家校共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应该定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家长,不仅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对农村家校合作的认识,还可以密切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加强沟通,培育良好的合作基础,以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力。 
  (三)建立农村家校共育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农村家校共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农村家校共育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避免共育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各农村地区和学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设立如村教育委员会、家长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地方性农村家校合作组织,以利于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力。 
  (四)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助教 

学校可以积极联系有一定影响力的家长给学校助教,如:法律讲座、交通规则等知识的讲解。

(五)举办专家讲座

学校应该定期给家长听讲座,请一些专家给家长讲讲如何与学校沟通,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六)开放班级博客、家长QQ群等,利用网络加强交流。

教师可以根据各班情况,利用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起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家长也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也能通过网络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等。

总之,农村家校共育对于家庭和学校不仅是一种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与家长应该逐渐培养合作关系,及时沟通;从默契的伙伴关系到相互学习与支持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合作关系随着各方沟通的深入而逐渐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明明. 分析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好家长, 2015(20):24-25.
[2]李春花.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24):82.
















参考文献: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怀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