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存在不足和建设单位应对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装配式建筑存在不足和建设单位应对策略思考

李通

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前,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为建设单位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绿色;技术;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飞速突进,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周期短、施工便捷、结构稳定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得到十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但作为一种全新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较多不足。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拟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相应建议。

1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意义

在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绿色发展章中对于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施工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消耗是不可逆的,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与经济发展不成正比,与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左。相比于传统人工现浇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模式一方面对于砂浆与水资源的使用与损耗量,降低了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损耗,且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如施工噪音与粉尘等。同时,与传统模式比较而言,装配式产生的建筑垃圾更少,资源与材料的利用率更高。由此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表现为更加环保低碳,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对环保低碳生活环境的需求。可见,谋求绿色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必要的。

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不足

2.1标准规范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构件是在工厂内完成预制加工,现场再进一步连接各个构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在装配式建筑体系又被称之为工业化住宅或产业化住宅。就我国而言,预制装配式的施工缺乏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每个地方针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加工、运输、吊装的作业以及连接装配都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缺乏规范性的行业标准,无法对建筑设计、施工形成专业性的指导。同时,就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来看,缺少对原材料统一标准,预制构件的质量难以把控;缺少统一的通用型构件,构件品种单一,未形成标准化的构件。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也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相应的技术研究与现场实践,从而造成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缺少对应标准规范支撑。这些都阻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向产业化、工业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2.2关键技术薄弱

现阶段我国虽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建筑规模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产业基础与技术条件仍旧十分薄弱。在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混凝土构件质量会受到运输与施工的影响,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损坏,导致构件生产加工企业任务量较低,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细节繁多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另外,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也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2.3生产成本过高

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要更高。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处于摸索期,建筑的预制装配化技术落后,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传统的现浇模式,主要表现在预制构件的成本和构件吊装过程产生的费用。其一,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当中存在缺少预制构件生产的专业设备与从事装配式构件生产的专业人员,对此要达到同等于传统现浇模式建筑的质量,对于预制构件的管理和设备摊销的费用较高;其二,在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当中,其核心技术就是施工的吊装技术,吊装过程对比传统现浇模式涉及的成本增加,如构件的吊装费用,运输费用运输成本的增加,超过3.6m 吊装的垂直运输费等。成本更高也导致大部分开发商出于对成本的敏感,对于我国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也是一大阻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便会陷入成本费用、技术与实践双落后的恶性循环。

3建设单位应对策略

3.1完善标准体系,优化管理模式

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看,因装配式建筑生产加工、吊装、连接等环节标准体系不完善,在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建设单位应该参考国内外同类工程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对施工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征的工程管理模式和相应的工程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

建设单位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应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形式、施工特点有个系统的了解,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当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时也要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从而为装配式建筑顺利施工提供保障。针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运输、装卸环节也应强化管理措施,应当尝试利用相应的产品许可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

3.2更新关键技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加工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形式有着明显区别,其相应的规范要求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并未得到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技术责任部门,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与相应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以此开发出相应的与实际工程情况相一致的行业规范或标准。BIM 可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项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并且BIM技术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当中提高生产与建造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尽快完工交付使用。

就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而言,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专业化程度不够,相应的专业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跟不上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对此,国家应加强各高校对建筑预制装配式化技术的学习,培养更多的装配化技术专业人才,提高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整体专业化程度,补充行业急需的人才,加快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3.3加强宣传与政策优惠力度。

应国家发展需求,建筑行业的作业模式也需要向装配化创新和转型,谋求行业的新发展。并且让人们改变用看待传统的建筑市场模式眼光来看待装配式建筑,让人们认可装配式建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引导,让人们树立符合当下客观发展规律的市场眼光;对于装配式建筑相关项目与从事与装配式领域的有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在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

4结语

本研究着重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对此建设单位应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快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应用。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的整体发展进程。相信在国家与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必然会在我国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黄航,屈永平.浅谈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及影响其发展问题和建议[J].内江科技, 2021,42(04):55-56.

[2]袁晓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 2021,(07):204-205.

[3]段永恒.装配式建筑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居舍, 2021(0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