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曹毅敏 方燕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时,能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方法:7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治疗期内分别接受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三项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三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护理后,观察组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生活质量


0.引言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是指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已经进入“丧失”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等[1]。在体征方面,可观察到腹水、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等症状。总体而言,患有本病便意味着患者的肝脏已经进入衰竭期,除了换肝手术之外,其他方式均治标不治本。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法为例,此种方式类似于透析,笼统而言,将患者机体内的血液引出,经过机器设备净化处理后,更换干净的血浆,再输入患者体内。该过程尽管不会使患者在生理层面感受到较大的痛苦,但会令患者产生消极心绪,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该病进行治疗时,治疗的侧重点除了生理症状之外,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时,能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肝胆外科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疾病且发展至失代偿期,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2)入院时尚能维持清醒意识,经治疗后能够维持稳定生命体征的患者;(3)本人及家属对现代医学有所了解,情绪相对平稳,能够全程有效配合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已经发展至终末期,预计生存期不超过1个月的患者;(2)已经陷入昏迷状态或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3)对现代医学缺乏客观认识,对治疗结果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患者。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对70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35例,男女比19∶16,年龄区间56~76岁,平均(65.45±1.41)岁;

(2)对照组:35例,男女比20∶15,年龄区间55~77岁,平均(65.59±1.47)岁。

经比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包含向患者本人及家属讲解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知识,帮助患者提高对该病的了解深度。此外,如果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时,患者应做好哪些准备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由本院肝胆外科护士长与负责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

(2)开导患者,告知患者积极、健康的心态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其更好地配合。

(3)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病房及治疗室的环境,降低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加与医护人员的熟悉程度。若患者机体耐受力尚可,可自主行走,则应搀扶患者;若患者已无法行走,则应使用轮椅。

1.3观察指标界定

分别于护理前后想两组患者发放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具体指标限定在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共三项,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60d592a4b78b2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 ±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三项指标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三项评分分别为(20.69±2.79)分、(22.61±2.15)分、(20.64±2.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13±2.58)分、(18.36±2.21)分、(16.36±2.53)分,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60d592a4b78b2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s

组别(n)

观察组(35)

对照组(35)

t值

P值

生理机能

干预前

14.35±2.53

14.64±2.41

0.185

0.964

干预后

20.69±2.79

17.13±2.58

5.665

0.011

躯体功能

干预前

13.34±2.69

13.41±2.72

0.174

0.964

干预后

22.61±2.15

18.36±2.21

6.634

0.008

社会功能

干预前

12.64±2.64

12.84±2.59

0.169

0.985

干预后

20.64±2.42

16.36±2.53

6.725

0.008

3.综合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除了在生理层面感受到极大的不适感之外,在心里层面也会产生恐慌、焦虑、不安等多种消极心绪,可严重影响治疗成效。因此,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开展期间,本院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深入沟通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开导患者,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最终结果显示,心态良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心态消极的患者,表明心理干预具备一定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素华.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3):170-173.

[2]董菲,陶月慧,陶梦琪.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129-4131.


作者简介:姓名:曹毅敏(1990.2.1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 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