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3

分析 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公宝霞 田红梅 关锐玲 徐红 郭爽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精神科24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护理人员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并对两组护理人员各负责护理的48例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细节思维管理法可以显著提高精神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细节思维管理法;精神科;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患者自身精神状态不受控制,具有不可预见性、冲动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再加上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治疗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患者突然发病,给自身或者他人带来伤害[1]。而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细节思维管理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2]。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科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了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精神科24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为(28.9±4.2)岁,工龄7个月-23年,平均工龄(11.3±2.6)年,职称:高级2名、中级6名,初级4名;学历:本科4名,大专6名,中专2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为(29.2±4.5)岁,工龄9个月-22年,平均工龄(11.1±2.7)年,职称:高级1名、中级6名,初级5名;学历:本科3名,大专6名,中专3名。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以及学历等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择两组护理人员各负责护理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2±6.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6.5±6.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护理人员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具有措施包括:①日常管理:由于患者初到医院,对病房、医院等陌生环境易产生紧张、恐惧感,易对治疗依从性和药效发挥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热情向患者讲解病房内环境、医院环境等,从而获取患者的信任,降低患者心理防护。在称呼上,护理人员应避免采用“患者”“病人”等刺激性词汇,从而降低发病概率。②行为观察管理: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患者精神状况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护理人员应对部分具有异常行为的患者进行观察,寻找患者可能引起的危险,必要时,控制或者制止患者行为。护理人员应充分具备细节思维观念,然后实施各项护理措施。③预防危险管理:护理人员应评估每位患者的风险性,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进行专人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所有想法,及时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排解,针对行为较为冲动的患者采取特殊管理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合理用药。对于高龄患者,应尽量将其病床放置在病房靠墙边,防止发生摔伤。④自身行为管理:护理人员应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增加护理责任心,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安全管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等[3]。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护理的细节控制,避免由于自身疏忽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②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组间比较分析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以及组内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即可以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基础护理质量

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技能操作

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护理安全质量

研究组(n=12)

干预前

87.13±4.26

88.16±4.18

85.43±3.87

85.88±3.59

86.65±4.17

干预后

98.32±5.17

98.24±5.55

96.33±4.46

96.28±4.15

97.39±4.77

对照组(n=12)

干预前

87.19±4.24

88.39±4.65

85.45±3.96

86.01±3.44

86.56±4.14

干预后

89.36±4.32

89.38±4.31

87.14±4.03

88.24±4.37

88.17±4.43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1例,发生率为22.92%;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3所示,研究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48

26(54.17)

20(41.67)

2(4.17)

46(95.83)

对照组

48

16(33.33)

21(43.75)

11(22.92)

37(77.08)

3 讨论

精神科是医院的常见科室,精神科涉及的疾病主要以精神疾病为主,包括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繁重,相较于普通科室来说,精神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患者的精神系统存在疾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导致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满意度[4]。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要注意患者对于自身的伤害,还要预防患者做出危害他人的行为。护理管理的好坏与成败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而常规的管理模式相对注重患者的行为,而忽视了对患者情绪的管理,以及忽视护理安全性。护理细节思维管理是将细节思维贯穿于及时落实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正确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细节思维管理法主要是培养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细节中的处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管理、行为观察管理、预防危险管理、自身行为管理等措施[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法可以显著提高精神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贵美,詹少虹,杨建桃.精神科护理管理引入细节思维管理法的意义分析与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2(40):164.

[2]朱慧颖.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162-163.

[3]范喜英,覃金荣.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0(3):106-107.

[4]李相云.试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0,29(35):210-211.

[5]代卫红.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1(24):323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