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

刘蓉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两组护理后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BI)比较,两组护理后BI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梗死;静脉溶栓;效果;NIHSS/BI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引起相应区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视野缺损、恶心、呕吐、眩晕等。一旦出现脑梗死,应争取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通畅血管,改善脑供血,降低致残率。有研究显示[2],通过在静脉溶栓治疗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疾病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抽签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6例,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在(71.5±1.3)岁。观察组男16例,女8例;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在(73.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本研究患者在入院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选择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0.9mg/kg,给药剂量最大不可超过90mg。先静脉推注10%后,剩余部分改为静脉滴注,控制输液时间在60min左右完成。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成立优质化护理流程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高资历的责任护士。追疗前先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仔细介绍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手段,强调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以及对防止病情发展的作用和优点。同时向患者介绍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现象,以此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程度,让患者做好治疗的心理准备。②由于部分患者对治疗和疾病本身存在恐惧感、不安感,此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着重告知治疗的注意事项,并讲述以往治疗成功案例和介绍医师的资质,以此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医生和治疗方案的信任与认可。另外,还可向患者介绍治疗环境和相关治疗器械,促使患者尽快熟悉,减少陌生感和不安感。③确定治疗方案后,应尽快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过程中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药物,确保各种治疗设施和物品的安全性和性能均良好。帮助患者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建立并确保静脉通路的顺畅,注意观察输液过程中患者皮肤及浅表出现点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④治疗结束后,还应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陪护。可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其活动量需循序渐进,避免过于劳累。叮嘱饮食多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并按时嘱咐患者服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通过NIHSS评分、BI指数比较来判断患者的护理效果。其中NIHSS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等方面,总分0-45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I指数主要通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中所得的NIHSS评分、BI指数等计量资料(t)进行对比,用60d5996f8dde4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情况(60d5996f8dde4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NIHSS评分

BI评分

NIHSS评分

BI评分

观察组

24

36.58±6.5

48.96±5.7

13.36±2.1

81.65±5.4

对照组

24

36.79±6.4

48.59±5.6

23.15±2.6

64.56±4.6

t

-

0.113

0.227

14.350

11.803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脑梗死也叫做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主要为血栓形成、动脉到动脉的栓塞、载体动脉病变堵塞,还有低灌注等机制等引起[2]。疾病对患者危害极大,若没有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对脑梗死患者予以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本研究观察组在应用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前后,通过对患者分别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发现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2]

综上所述,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促使患者转归。

【参考文献】

  1. 钟莆红. 优质护理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11):118-119.

  2. 严海进, 赵丽华.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017(022):197-198.

  3. 刘玉. 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22):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