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落旅游的保护性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6
/ 3

特色村落旅游的保护性开发

杨斐

620102198107084647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100025


摘 要

杏花村自唐因杜牧《清明》一诗而驰名以来,历经后世文人相传形成了花、酒、诗、人、景相协调的千年名村。近些年在古村落旅游和遗产保护的大潮下,杏花村的保护与开发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以实际项目——“杏花村”古村落景区规划设计为例,分析杏花村旅游景区的保护性开发,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类比山西其他古村落,探讨了杏花村再生的基本原则、思路、方法,提出了杏花村的当代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建议,旨在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研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绪 论

古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缩影,是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古村落作为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几年来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同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诱惑及自然力的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批优秀的古村落连同其所承载的文化正在迅速消失。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古村落的旅游景观也成为提高其吸引力重中之重的一部分。本文以“杏花村”古村落景区规划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杏花村旅游景观构成与文化特征,提出对类似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建设等方面的策略,希望对今后的古村落旅游景观提供一些参考。






一、杏花村历史沿革



1、杏花村历史地位



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交通便利。以汾酒闻名天下。早在一千五

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

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

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宋延清、顾炎武、

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2007 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现状条件



(1)杏花村的地理位置


杏花村是山西份阳的一个乡镇,位于吕梁山东麓,太原盆地西北,历史上就是 一座以酿酒为特色的千年古镇,是汾州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重镇。杏花村外的“官道”为古时沟通秦晋之要冲,从长安到并州、汾州、平阳、 猫州等,历代文武百官、文人墨客,途径杏花村,闻香下马,饮酒作诗者甚重。据老杏花村规制记载: 分为杏花村西堡和杏花村东堡,西堡村域面积 5.52 平方公里,东堡村域面积 7.63 平方公里。 西堡村有堡门六座,堡墙高两丈余,周长 4 里。西、南两墙 黄土夯就,东北两墙紧濒涧河。 村中旧有老街十条。 村内原有关帝庙、观音 庙、土地庙、五龙庙、吕祖庙。 东堡八道街,有铁鼓庙,又称二郎庙、郎神庙。 有国宁寺。还有关帝庙 5 座、观音庙 3 座、以及圣母庙、五道爷庙、土地堂、沙 陀寺等。 民国年间商业发达店铺颇多。 村西南原有横跨二堡的古三眼门。史料中记载的杏花村西堡和东堡的位置。











60d6de0807002_html_b773a0285d56941.jpg

















图 1-1 杏花村西堡和东堡的位置



(2)杏花村场地周边情况


杏花村历史悠久,酒文化氛围浓厚,除紧邻汾酒集团打造的十里酒城汾酒文

化旅游资源外,还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符观。周边则有汾阳王庙、狄青墓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西有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贾家庄村。现今杏花村仅存留一座清代老酒坊,为杏花村历史上第一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酿酒作坊--“宝泉益”,于清光绪元年即公元 1875 年创办,以产“老白汾”闻名于世。山西督军阎锡山得知汾酒获奖后,为义泉泳颁发了“味重西凉”、“驰名中外”两块金字牌匾,这两块牌匾与酒坊中古井保留至今。 在老酒坊一侧还保存有当年的“申明亭”,为解决村民矛盾而建。傅山在汾阳的时候给杏花村名酒的赞句“得造花 香”四个大字,至今仍镌刻于古井亭中,它与古井在汾阳杏花村互相媲美,成为 杏花村有迹可循的重要古迹。



二、 相关案例分析


山西省历史悠久, 古村落遗存很多。其中6个进 入国家级名村( 镇)。其中后沟村为的保护与开发经验值得人们借鉴。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 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 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 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







后沟古村景区的管理者认为,只有保护好后沟古村的古风古意,后沟古村才 能显示出独特价值。后沟古村的保护应立足于古村落的历史悠久性、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 为此专门制定了整体性、风貌性和原真性保护三大原则。在对后沟村的保护开发中,将有特色的建筑予以完整保护,保证建筑群体整体风格的和谐; 注重后沟古村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

观的有机协调和统一;对民居、戏 台、宗庙各类古建筑的修复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进行小规模整修;整治完善窑洞院落的居住职能特色,注重建筑类型、风格、大小尺度、装饰色彩、结构形式及内外部构造,都要严格参照本村内典型 院落及建筑的测绘图、修缮施工网进行修缮、修复和复建。保持各类祠堂的完整性和原味性。

经过几年的保护性修复,现在后沟古村完全复原了明清时期古村落的风貌。2003 年元月,后沟古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采样。

三、 杏花村旅游景观设计和发展策略



1、项目选址


由于杏花村并未保存下来,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清代老酒坊的位置,可推断 出当年杏花村的位置为现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中部。项目选址尊重史实,意将在其原址上重现杏花村。同时在其原址地理位置也 有着明显的优势:杏花村区域可进入性强,外部交通工具抵达景区的便捷程度高; 杏花村距汾 阳市区 15 公里, 距省城太原 90 公里;项目范围内 307 国道、青银高速公路、 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太原武宿机场距景区距离在 100 公里以内; 高速公路进、 出口距景区距离 5 公里,客运火车站距景区5 公里。



2、景观设计


对于如何将人们心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形象再展现在世人面前,设计中提出杏花村的“四化”,即“杏花村形象化、酒文化具体化、农田景观化、旅游集群化”。

  1. 杏花村的形象化


杏花村作为“千年古村”,在选址时,应符合聚落选址“择水而居”“负阴抱阳”“交通便捷”和“靠近农田”的四个原则(引自《山西民居》)。

杏花村的布局形式: 根据书籍记载并且结合实地条件,杏花村应该是择水而居的聚落,沿河布置为条带型聚落,同时又存在酒庄大院散布的散点型聚落形式。

杏花村的居住模式: 山西古村落,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民居大都采用四合院或三合院布局,此外,杏花村由酒而兴,因此少不了前店后宅式的商业作坊民居,出现小型商业街 巷,街巷呈“十”“丁”“丰”字等字型,体现了“人丁兴旺”的理念。山西古 村落道路模式如图 3-1 2


60d6de0807002_html_f8bc8eed68688a69.jpg











图 3-1 山西古村落道路模式

杏花村的民居形式: 根据书籍记载,晋中地区多为砖瓦结构,同时存在砖木结构,由于“土石价省于木,故作室者木工少而土石之工多”(引自《河曲县志》) ,因此杏花村 以砖瓦结构为主,兼有富贵人家的砖木结构住宅。



















公共建筑: 山西传统聚落除了居住建筑外,存在很多性质的公共建筑。祠堂,往往宗族村落以祠堂为中心营建村落,常常结合书院; 寺庙,往往与戏台结合,形成庙会; 戏台,由于演戏活动也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于是寺庙或祠堂与戏台结合变得非常普遍; 店铺,《潞安府志》记载:“村成市集而为镇”。酒肆、酒坊、客栈; 书院。 公共建


筑的选址:由于公共建筑往往形成乡村形象焦点,因此常常位于村落

的几何中心,或是节点部位(街巷交汇点、入口、井台、晒谷场等)。

公共建筑的景观作用:①作为聚落形态的主景;②作为街巷空间的底景;③强化环境景观的构图轮廓线。 结合以上分析和调查,设计得出杏花村旅游景观平面图,如图 3-5 所示:

60d6de0807002_html_7e34eacc7f403632.jpg

60d6de0807002_html_ef2dd1ca6911f3b0.png












图 3-4 杏花村鸟瞰图








图 3-3 杏花村旅游景观设计平面图


(2)酒文化的具体化


杏花村以酒为特色的聚落格局:

《山西民居》记载:“山西传统聚落格局分为两类:一是乡村聚落,二是城镇聚落”。杏花村属于乡村格局,因为与城镇相比较,乡村是以田园生活为主要功能的生活空间格局,而城镇则是以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功能为特征的多功能空间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杏花村由于酒产业发展具备一些城镇聚落空间格局,如酒坊、酒巷等应成为杏花村最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构成。











杏花村以酒为特色的参观路线: 杏花村最大的特色,也是有别于其他古村落的特色就是村中居民生活与酒息息相关,制酒、卖酒、饮酒等活动是村中最常见的日常,故在设计游览路线时制 定出三条不同的酒文化体验路线,分别为:制酒卖酒参观体验线、喝酒买酒参观 体验线、诗酒小憩田园体验线。


(3)农田的景观化通过对农田景观脉络的采用乡土农耕作物营造自然、大气和独具乡村 味道的田园风光,同时营造适当的道路,诸如:栈道和乡村绿道,为游客和周边 居民提供观赏、散步、骑行、采摘和摄影等活动的舒适空间。 同时也起到了对 古村与周边村庄的过渡和衔接作用。如在景观农田作物的选择上可考虑种植荞麦,荞麦为山西特色

杂粮,其花通 常为白色。而箕轮村的"红荞麦故乡",栽培着"高岭红宝石"种类的红色荞麦。秋 天荞麦花绽放,宛如红色地毯,吸引众多观光客与摄影师前往参观,可引进到杏 花村周边。

根据书籍的记载研究,古代汾酒酿造需要杏仁,唐代由于酿酒需要,汾州酒坊广栽杏树,杏花村由此兴起,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因此恢复“百里杏花”这个特色景观也对于营造杏花村的景观气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村落外围是农田与杏林结合成的景观,让游客还未进入村中便能体会到“牧

童遥指杏花村”的气氛。


(4)旅游的群集性


汾阳杏花村地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之西,王家大院、介休绵山之北,晋祠、 五台山之南,周边优质旅游资源丰富。现在周边以形成“X 日游”类似的旅游资源环线,可以有效带动杏花村作为 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汾酒集团和周边旅游接待量分析: 汾酒集团旅游:2011 年 7 万人次平遥古城:2011 年 182 万人次(2011 年,五一小长假接待 26 万人) 乔家大院:2011 年 150 万人次(2011 年 7 月每天接待量 3000 人以上,周六日超过 5000 人) 杏花村旅游接待量规划:预期接待量:建成后三年内达到 100 万人次/年,3000-6000 人/天(节日 10000人以上)







设计接待量:

1) 近期设计:景区面积 1000 亩(约 66 万平米,计算指标:133 平米/人) 总接待量:5000 人/天,100 万人次/年。住宿接待量:2000 人/天(其中,村内住宿接待 1000 人/天)。建筑占地:30000 平米。

2) 远期设计:片区面积 5250 亩(约 350 万平米) 总接待量:20000 人/天,400 万人次/年住宿接待量:5000 人/天(其中,村内住宿接待 4000 人/天)。建筑占地:100000 平米。

规划杏花村旅游产品:

产品 1:<壶口瀑布-绵山-杏花村 3="">,特色:一水一山一村一酒

产品 2:<五台山-平遥古城-杏花村-晋祠 4="">,特色:一山一城一村一 酒一祠


产品 3:<晋祠-杏花村-平遥古城-乔家大院 3="">,特色:一祠一村一酒 一城一院


规划杏花村旅游产品路线如图 3-5、图 3-6 所示:


Picture 50Picture 51














图 3-5规划杏花村旅游产品路线1 图 3-6 规划杏花村旅游产品路线3









结 论



杏花村的文化及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历史留给后代的一份厚重的文

化遗产,杏花村旅游开发项目的基础就是要坚持以整体保护“杏花村历史文化”的重中之重,既要开发出适应新时代的可供旅游、参观、学习、考察、的价值点和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后续思路。不仅做到文物保护、历史遗产保护、文化挖掘与继承、又要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和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护与开发兼并的重担不容小觑,从始至终应承担着一份厚重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金平.中国民居建筑丛书: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 陈志华.乡土瑰宝系列——村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 王金平等.良户古村[M].北京:中国建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