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骨折后的心理反应和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煤矿工人骨折后的心理反应和护理措施

胡梅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平凉市 744201


【摘要】目的:探讨煤矿工人骨折后的心理反应和护理措施。方法:将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所收治的煤矿工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55名进行骨折后的心理观察,并结合所获得结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煤矿工人在骨折后心理状态并不稳定,既承受着骨折带来的生理疼痛,也形成了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治疗给予了更多自觉配合。结论:煤矿工人在骨折后所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只有采取真正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骨折疼痛、消解患者的焦虑抑郁,针对性、合理性的照护骨折患者,才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煤矿工人;骨折;心理反应;护理

0引言

煤矿企业中的工作任务多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煤矿工人的作业地点多为地下,特殊的工作性质也为工人带来了较多的工作风险,其中骨折就是最常见的风险后果之一。由于煤矿工人通常为普通阶级的家庭,其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一旦发生身体健康上的威胁或者损伤,常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一方面是对生理受伤的焦虑,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家庭所作出的心理反馈,因而对于煤矿工人骨折患者,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中需重视心理方面的照护,采取措施切实了解患者在骨折后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帮助患者摆正心态,以确保治疗恢复的效率和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是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5例煤矿工人骨折患者,年龄28~41岁,平均年龄(35.7±3.14)岁。同时,按照骨折类型划分,属于上肢骨折的患者共24例,下肢骨折的患者共11例,颈椎、胸椎和腰椎骨折的患者共17例,骨盆骨折的患者共3例。

1.2方法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SAS评估量表与SDS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评估,分析患者在骨折后的心理反应,由此作为讨论护理措施的依据。

1.3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对比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反应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方差和率进行表示,用t和X²进行检验。

2结果

运用疼痛评估量表、SAS评估量表以及SDS评估量表对骨折后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发现骨折患者的承受较为明显的疼痛感觉,并且存在比较复杂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在接受临床治疗方面表现出抵触和不配合的现象。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能够更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详细评估见表1。

表1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量表、SAS量表、SDS量表评分

时间

疼痛评估

SAS评估

SDS评估

干预前

7.14±1.25

55.35±7.16

56.28±7.04

干预后

2.87±1.01

40.58±5.28

41.38±5.32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煤矿工人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是复杂的,但无论是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还是颈椎、胸椎、腰椎骨折等,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体验。骨折直接影响的是患者的肢体结构,所引发的疼痛感觉是全身性的,并且伴随骨折疼痛而来的不只是其周围肌肤的撕裂疼痛,还会引发呼吸急促、瞳孔放大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这些反应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与不适。对于煤矿工人而言,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经历的工作过程,使其肌肉组织相对发达,骨折后肌肉也会受损,带来的疼痛量级更高,而且过度的疼痛会让患者难以有序遵循医护人员的治疗。对此,则需要首先关注患者的疼痛护理,在骨折后尽快采取措施为患者减轻疼痛,如指导患者服用镇痛药物、立即开展手术等,由此减轻痛觉。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安静的休息环境,家属和医护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精神支持以及注意力转移的方法为患者降低疼痛体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患者在骨折后会出现强烈的焦虑情绪,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恢复健康,是否还能继续工作,尤其是骨折伤势比较严重的患者,其焦虑情绪更加明显。而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态度也成为引起患者焦虑情绪的因素之一,当医护人员在治疗中过于严肃时,会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产生错误判断而越来越焦虑,配合治疗的态度也逐渐消极,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此,所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此交流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骨折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骨折手术成功案例等,加深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认识,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另一方面,对于重症骨折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并尽量控制悲伤情绪让患者看到,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切实明确跟随医护人员的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让骨折患者感到安全感,也进一步促使其配合各种治疗措施。

此外,煤矿工人骨折患者在骨折后也表现出强烈的抑郁情绪,这种抑郁情绪多来自对家庭的负担,作为家中的重要经济来源,在骨折后害怕自己不能再为家里提供财务上的帮助,而且治疗花费还需要承受一定的负担,由此逐渐形成悲观和抑郁的情绪。对此,医护人员也应该积极开展交流与对话,观察患者的日常反应,从中进一步了解患者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如结婚压力、养育孩子压力、养老压力等,在此基础上与家属进行沟通,商讨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痛苦。同时,医护人员也要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多用开心的事情鼓励患者,用真诚的态度做好日常治疗工作,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易于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明梨.骨折病人术后疼痛护理要点[J].家庭生活指南,2019(11):116.

[2]宋珊珊.探讨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2):116+118.

[3]黄秀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8,17(06):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