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探讨

程宏翔

身份证号: 61010219860430****

摘要:目的:研究输血前评估在输血管理中的效果以及对合理用血的价值。方法:分两阶段来开展研究,2019年3月到2019年5月间采用常规输血管理,2019年6月到2019年8月在常规输血管理的同时应用输血前评估。然后从不合理用血不良情况等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不合理用血发生率为9.79%,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40%;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3.40%和1.28%,后一组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可最大程度的减少输血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较好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临床输血;输血前评估;不合理输血

在输血前进行评估是保证临床用血合理性的基础和前提,能够保证医生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为患者输入正确的血制品。当前患者健康意识提升,对医疗服务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输血前评估是保证患者医疗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前提。因此文章就探究了输血前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35例。观察组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8岁-67岁,平均(43.29±10.14)岁;住院时间4d-14d,平均(7.29±2.05)d。对照组男124例,女111例;年龄19岁-69岁,平均(43.51±9.97)岁;住院时间4d-14d,平均(7.32±2.11)d。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护理人员遵医嘱输血,核对记录单、交叉配血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输血前评估。用血评估、审核管理的主要方式:首先,按照《医院输血技术规范》中的输血管理标准及申请条件,并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和输血科的运转能力,合理的建造和拟定相关的输血申请方案:若患者失血量超过未600ml,首先由主治医师提出输血申请,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合理的申请,然后由输血科主任进行审批和确认签字。若患者失血量超过600ml,则需要科室副主任或以上级别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审批和签字[1]。而针对输血率超过2000ml的患者,需要输血科相关医师一共会诊并一致同意后,方可上报至科室主任并进行签字,随后交给医务部进行审核。输血科相关人员在审核申请单时,应使用输血管理软件或程序,仔细查看、核对患者的病情和检查报告等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2]。此外,对输血的检查和执行情况也应掌握其中,若情况较为特殊,可通知临床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和输血主任医生或更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输血会诊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研究期间的不合理用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20.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60d966aa993de_html_de436af5616e654c.gif ±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合理用血情况统计

对照组不合理用血发生率为9.79%,共有23例,其中血浆不合理输注6例(2.55)、血小板不合理输注7例(2.98)、红细胞不合理输出10例(4.25);观察组不合理用血发生率为3.40%,共有8例,其中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不合理,输注情况分别有2例(0.85)、3例(1.27)和3例(1.27),后一组不合理用血发生率较低,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两组不合理用血情况统计(n%)

分组

例数

血浆不合理输注

血小板不合理输注

红细胞不合理输注

总不合理用血情况(%)

对照组

235

6(2.55)

7(2.98)

10(4.25)

23(9.79)

观察组

235

2(0.85)

3(1.27)

3(1.27)

8(3.40)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存在8例;观察组发生率为1.28%,存在3例,后一组不良情况较少,安全性高,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3。

表2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项目

例数

发热

过敏

总计(%)

对照组

235

5

3

8(3.40)

观察组

235

2

1

3(1.28)

P




<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量每年以近20%左右的速度递增,输血的目的在于迅速补充红细胞、凝血因子、血小板及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纠正代谢紊乱或休克,并使患者输血疗效符合预期目的,这就要求医师对输血治疗是正确,血液品种的选择与用量恰当。因而,对于临床输血而言,确保合理用血是临床医师、输血科应当考虑的重点,需提倡成分输血、合理输血,对于没有必要输血的患者,应当坚决不输;对于必须输血的,应当尽可能地满足其治疗需要[4]。输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能治病也可以传播疾病,为了降低输血风险,医院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建立临床输血相关规章制度(包括输血前评估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职能部门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增加对输血临床科室的监督力度,严把各个环节,确保输血安全,做到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严格按照输血指南合理用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减少医院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通过在输血前开展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为3.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而在未应用书写前评估的对照组中,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9.79%和3.46%,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可以得知通过在输血前进行评估,不合理输血发生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输血率明显降低。分析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全面的输血前评估,有效减少了随意用血、盲目用血、输营养血、输安慰血、人情血的情况,减少了血液资源浪费。第二,在输血前进行了规范的检查,针对发现存在传染性疾病或者疾病可能的患者,给予尽早的治疗,对其传播风险形成了有效地控制。

综上所述,在输血前开展评估,能够明显降低输血不合理率,提升合理用血率,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实现血液资源的节约。

参考文献

[1]陈楚填,李裕葵,李文忠,等.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0):1536-1538.

[2]李晶晶,许桂平,高琦,等.1941份临床输血病历持续改进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