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4

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

糟玉琴 刘瑾 杜樱洁

新疆自治区昌吉州中医院内三科 831100

【摘 要】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本病64例,给予益肾活血解毒汤免煎颗粒每日2次口服,连续用药4周,在用药前、停药时分别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变化,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有较明显升高(P0.05);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有较明显降低(P0.05);肌酐清除率较前增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益肾活血解毒汤 慢性肾脏病 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减退即代谢产物的储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药物疗法仍被临床广泛应用,研发有效的药物,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延迟进入透析期的时间,成为治疗中的核心问题。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上显示了较大优势。我们通过口服益肾活血解毒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昌吉州中医医院肾病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者患者在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统计各组病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并进行同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通过此研究课题,研究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1)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7版教材制定。

慢性肾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发生在各种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的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血肌酐在133 umol/l——707umol/l ,血尿素氮 ≥6.8 mmol/l,肾小球率过滤<90ml/lmin。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在133 umol/l——177umol/l,BUN正常。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在186 umol/l——442umol/l,BUN>7.1mmol/l。③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在451 umol/l——707umol/l, BUN>17.9—28.6mmol/l。④尿毒症期:血肌酐在>707umol/l,BUN>28.6mmol/l。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5版《内科学》制定)

主证:神疲乏力、唇甲无华、颜面肢体浮肿、腹纳呆胀、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尿少甚或无尿、

次证:面色晦暗、便秘、皮肤瘙痒。

舌脉:舌质淡或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或沉细。

以上主证1项,加上次证1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未进入透析期。②自愿同意参加实验者。③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④年龄20—76岁。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西医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的。②不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

⑤合并心、脑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正在进行其他临床试验者。⑦不同意参加实验者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两组均给与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浮肿明显者限制水盐摄入量,控制血压,血压高的患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既往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继续按照原剂量服用以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并统一予以肾脏一体化治疗,全部口服金水宝胶囊,补钙,口服复方α-酮酸;

①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肾活血解毒汤:

黄芪20g 熟地黄10g菟丝子15g丹参10g 鬼箭羽15g大黄15g马齿苋15g 甘草6g

免煎颗粒,用200-300ml热水冲服,每日一剂,饭后30分钟,分两次口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4周为一疗程。

2.2观察指标 (观察试验前后各检查一次) :

①临床症状②血、尿常规,肝功能,血清钾③肾功能(Cr、BUN)

④肌酐清除率

2.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相关标准拟定。

(1)显效:①必备,②或③其中任意1项

①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②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 ≥20%。 ③血肌酐降低≥ 20%。

(2)有效:①必备,②或③其中任意1项

①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②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 ≥ 10%。③血肌酐降低≥ 10%。

(3)临床控制(稳定):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②內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③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4)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条件者。

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③血肌酐增高。

测定肌酐清除率,通过CG公式:

140-年龄(岁)]X体重(千克)

72X血肌酐(mg/dl)

(女性以上式X 0.85)

2.4统计学处理方法

收集整理临床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士s、M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中医症状改善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20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0%(见表1.1);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15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6.6%(见表1.2),经非参秩和检验,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肾清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见表1.3)


表1.1 益肾活血解毒组对中医症状疗效描述

病名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38

3

14

18

3

92.1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4

1

5

8

0

100.0

肾功能衰竭期:

7

1

7

3

2

71.4

尿毒症期:

5

1

0

2

2

60.0

合计

64

6

20

31

7

89.0


表1.2 对照组对中医症状疗效描述

病名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36

1

10

18

7

80.6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5

0

4

8

3

80.0

肾功能衰竭期:

8

1

1

4

2

75.0

尿毒症期:

5

0

0

2

3

40.0

合计

64

2

15

32

15

76.6


表1.3 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Z

P

治疗组

64

6

20

31

7

89.0

2.234

0.025

对照组

64

2

15

32

15

76.6



经非参秩和检验,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肾清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

3.2治疗前后理化指标的疗效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治疗后,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umol/L)、肌酐清除率(%)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肾清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比较(x ± s)

指标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a

血尿素氮(mmol/L)

治疗组

15.7±5.70

13.60±5.50

<0.05

对照组

15±5.98

14.10±5.81

<0.05

P值b

0.09

<0.01


血肌酐(umol/L)

治疗组

305.84±125.71

230.85±34.79

<0.05

对照组

398.73±110.23

257.32±26.51

<0.05


P值b

0.73

<0.01


肌酐清除率(%)

治疗组

33.32±15.38

49.76±15.17

<0.05

对照组

32.45±16.23

40.13±14.28

<0.05


P值b

0.65

<0.01


: a 为配对T检验的P值;b为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

3.3安全性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在观察前后无明显差异且均处于正常水平。无病例因不良反应退出观察。

4. 讨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多因久病伤正,正虚又易内生邪气,内外相引而虚实并见,特别是在肾脏病变的活动期,分清泌浊功能减退,蓄积体内,酿为“浊毒”。湿、毒、热、瘀、虚五者交互为患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且往往贯穿病程之始终。

肾脏病患者的蛋白质代谢紊乱是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因蛋白质代谢紊乱也可以出现致死的合并症,而大量蛋白尿本身又是致肾脏原有病理改变加重的因素2。因此降低患者蛋白尿的水平可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益肾活血解毒汤主要组成为黄芪、熟地黄、菟丝子、丹参、 鬼箭羽、大黄、马齿苋等;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黄芪治疗慢性肾炎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3][4;大黄具有抑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生成,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5,能改善机体的氮质代谢,延缓肾功能衰竭的速度6;丹参通过清除体内过多氧自由基,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积聚,防止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蛋白丢失,使血浆白蛋白上升,使临床疗效增强7。川芎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能防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去还可抑制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脏微循环;同时配合马齿苋,其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利尿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清热利湿、降浊解毒之功效,在扶正的基础上以祛除实邪, 维持机体处于一种稳态,有利于保存正气,即所谓“祛邪以扶正”,从根本上防止病变持续恶化。

临床观察表明,益肾活血解毒汤对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89.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在改善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umol/L)、肌酐清除率(%)指标上,治疗前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治疗后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umol/L)、肌酐清除率(%)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治疗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本观察说明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2]王海燕.肾脏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1

[3]董德长,周令方,等.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对蛋白质、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03

[4]周江瑾,康国贵,张琦,等. 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IFN-γ、IL-13、TGF-β1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3):242-243

[5]吴万里,潘朝锌,张英,等. 尿毒清颗粒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60

[6]黎磊石,刘志红.大黄延缓慢性肾衰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92

[7]孙健,腊岩. 丹参及其组分的药理作用以及在肾脏病的最新应用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