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静脉溶栓时间对脑梗死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不同静脉溶栓时间对脑梗死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杨雪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静脉溶栓时间窗对脑梗死的预后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脑梗死120例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急诊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急诊溶栓时间分为溶栓A组(n=60)与溶栓B组(n=60),A组的急性溶栓时间为发病后0-3h,B组的急性溶栓时间为发病后3-4h,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溶栓A组在治疗后的24h及7d的 平均低于溶栓B组

溶栓A组在治疗后获得的血管再通过率总有效率均高于溶栓B组

组间比较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脑梗死关注应用rt-pa溶栓治疗,不同的时间窗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越早进行溶栓治疗获得的效果越显著,从而拯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窗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众所周知,急性脑梗死患者获益最大的治疗是4.5h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越早进行溶栓治疗获得的效果越显著。然而大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溶栓时间窗不能及时到医院救治,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不一致。因此,早期溶栓治疗把握时间窗是促进患者脑血供给改善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旨是脑卒中不同时间窗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前瞻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并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此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溶栓治疗的时间分为溶栓A组与溶栓B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两组一般资料:溶栓A组有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45-78岁之间。溶栓B组有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47-77岁之间。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1常规处理: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控制血压,应用脱水剂、抗血小板,改善循环及脑组织保护等治疗,均选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氯化钠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适当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同时根据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应用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类药物。

1.2.2

A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发病后0-3h后开始溶栓治疗,方法如下:根据中国《临床应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型卒中专家共识》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min内推注,剩余90%的药液,采用微量泵,持续1h内泵入完毕,溶栓治疗24h内不使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4h后CT复查无出血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

B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发病后3-4.5h后开始溶栓治疗,方法如下:根据中国《临床应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型卒中专家共识》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min内推注,剩余90%的药液,采用微量泵,持续1h内泵入完毕,溶栓治疗24h内不使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4h后CT复查无出血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病情、体征、症状表现变化的观察,予以吸氧心电、指脉氧监测,营养支持,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失衡等干预措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皮疹、头痛、血压骤变、呕血及出血倾向,重点观察皮肤、口腔粘膜,消化道出血倾向,随时做好处理准备。

1.2.3疗效评价标准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于溶栓前、溶栓后24h,7d进行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在治疗后患者良好的恢复效果,其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90%以上的减少,视作基本治愈;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46%以上的减少未到90%,视作显效;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18%以上的减少未到45%,视作有效;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程度未到18%,视作无效。

1.2.4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行X2/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意义。

2.结果

2.1共纳入120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溶栓时间窗分A、B组,每组各50例,上述患者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无脱落病例。

表1: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24h

治疗后7d

溶栓A组

60

11.27+2.30

3.43+0.34

1.10+0.18

溶栓B组

60

11.16+2.16

4.10+0.48

2.32+0.31

P

>0.05

>0.05

<0.05

<0.05

表1:观察结果表明: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差不大,p>0.05,溶栓A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评分均比B组患者底,p<0.05.

表2: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溶栓A组

60

31

20

7

2

91.66%

溶栓B组

60

16

15

15

4

83.3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观察结果表明,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溶栓A组在治疗后血管再通20例,部分再通38例,未通5例,血管再通率91.66%(55/60),溶栓B组在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率15例,部分再通35例,未通10例,血管再通率83.339%(50/60),溶栓A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溶栓B组,组间比较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导致脑血管闭塞所致,为了避免局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的关键,而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药物。rt-pa为第二代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选择的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使血栓结合的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从而使血栓溶解。

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住院患者根据溶栓时间窗进行前瞻性对照观察,研究发现溶栓A组在处于治疗24h及治疗7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B组,溶栓A组在治疗后获得的血管再通过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溶栓B组。组间比较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了:越早开始溶栓,获得的效果越理想,特别是发病后3h内进行rt-pa溶栓治疗能及时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脂带中处于可逆性缺血脑细胞,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梗死面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说法说明了时间窗的重要性。时间窗的选择是溶栓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最佳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念童,潘速跃.脑卒中溶栓时间窗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12 年第 13 卷第10期

[2] 尹梅.不同时间段急诊溶栓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的疗效分析.《辽宁医学杂志》2017年第31卷第5期

[3]胡磊,胡召云,匡文忠.不同静脉溶栓时间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年1月第2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