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更新建设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全面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智慧城市更新建设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全面发展研究

余鹏

南京市第八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200

摘要:近年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及发展对城市政府治理提出了创新发展要求,并将推动中国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公众参与城市治理体现了城市民主的建设。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想要参与城市治理的意愿和热情也越来越高涨。通过参与城市治理的活动,人们能够以此来实现自身的目的,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既是行使自身权利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府行政慢慢走向成熟、完善的体现。本文在分析智慧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治理;城市建设

新时代、新时期,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问题与矛盾凸显,通过固有的城市治理方式已经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急需我国各级政府重视发挥公众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作用。城市治理需要公众积极参与,需要城市政府主动将公众拉进到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承认公众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城市治理中公众能否有效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城市治理目标的实现。公众参与是城市治理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其自身利益可以得到充分维护的重要路径。要实现公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是要让公众行使自身的权利,介入到城市治理当中,能够促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调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保证城市治理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

一、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特征

从城市治理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以一种管理创新的、前瞻性的方式,实现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高效行动,它给市民提供先进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和用户共同创造的服务。同样,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治理也是一种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创新模式,依托城市级、业务级、组织级三大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它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实现城市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与其他相关城市治理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城市应急管理是一项重大工程,由于突发事件影响大、时效性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它需要不同级别的同一部门,以及同一级别的不同部门之间及时协调和协同运作。智慧应急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跨越多个行业领域、多个层级以及多个部门的统一指挥中心,实现应急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运作,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它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快速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实现组织协调和资源、人力的统一调度。第二,构筑城市管理部门与公众互动的网络平台,充分挖掘社会公众的智慧,调动广大群众的力量,形成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将乱涂乱画、交通灯损坏、排水管堵塞、安全井盖缺失等各种问题进行拍照,并通过该程序进行上传和举报,这些投诉将会被发送到公共事业部门,相关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附带产生了一些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更好的进行城市治理,成为现阶段一个重要而不可回避的话题。

1、在城市治理中,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进步。现阶段,是一个科学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背后,需要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与之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谋求各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鉴于对城市治理体系中各滞后因素的考虑,寻求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科学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目前管理体制依然处于一种行政主体为主的框架下,出现刻板化、僵硬画的特点,制约着城市治理的效果和发展。纵观我国当前的城市治理,依然处于一种人治与法治,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的一个共同体中,由于各方面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不可调和之处,使得治理力量或者说治理主体难以形成合力,制约着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的形成和长足发展。

3、城市人口密集,城市人口增长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人口素质不一、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市是人口、工商贸易的集聚地,承载着在城市里居住每一位人的生活保障和发展。人口质量存在与城市发展不适应的问题,这种不适应表现为:文化素质不适应,受教育程度不同,专业技术、技能素养不适应,文明素质不适应等诸多方面。

三、“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及建议

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评价要素。通过试评价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据此,不难发现智慧城市治理的基本建议。

1、构建城市治理体制,推动多方参与治理,强调协调、统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引导和协调作用,一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培育市场;二是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素质和生活能力及技能;三是引导建立城市级的智慧产业集群,形成智慧型城市产业圈或者产业带;四是通过国家财政直接投资,发展智慧产业,或者是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五是在国际间的竞争中承担保护本地技术的责任,为城市内各要素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政策支持。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对智慧基础设施的相关投入,公众广泛参与智慧城市的规划制定、审议、决策和监督过程中,充分发挥公众的智慧。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努力加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协调互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模式,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充分发挥智慧人群的作用,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假设的体制机制。可以说智慧中的“智”指的是各种科学技术、“慧”是指全体人民,要做到以人为主,做到“集大成、成智慧”,注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融合市民参与与企业参与,做到城市治理一切为了人、依靠人、服务人,智慧成果由人民共享。

3、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多元化投资或者融资渠道,增加城市公共资源的投资和投入。在必要时候,对于一些原本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引导非政府力量,如第三组织等,共建共享城市重大功能平台,包括:以国资国企为主、市场化企业为辅,共同承担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项目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功能开发等职能,更好调动参与者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有利于加强城市治理中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同时兼顾各方的利益,这样就可以保证一项具体的政策或制度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不会受到太多的阻拦与干涉,同时也彰显了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地位。公众参与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促使政府能够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决策。公众参与决策的全过程中,在发现具体决策存在的问题时可依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及时给出自己建议,确保决策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张丙宣,周涛.智慧能否带来治理:对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热的冷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18(1):21-31.

[2]刘晓云.基于智慧城市视角的智慧应急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12):18.

作者简介:余鹏(1982-),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南京市雨花台区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