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价值分析

吴超

京山仁和医院,湖北荆门, 431899

【摘要】目的:分析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口腔种植治疗患者60例,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包含30例,采取常规操作来进行种植牙植入)和观察组(包含30例,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来进行种植牙植入)。记录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并且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状况(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中,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来进行种植牙植入,能够改善患者的牙槽骨状态,保证种植成功率,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口腔种植;种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量

在目前,口腔种植已经成为多种口腔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例如牙列缺损。通常,在进行口腔种植前,要对患者进行拔牙,并让其牙窝修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种植体植入。但在拔牙后,其很容易会出现牙槽骨不稳定的现象,从而使之吸收量增加,导致牙槽骨宽度与高度缩小,不利于后续种植[1]。在这种状况下,临床提出在口腔种植中,予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保证其种植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口腔种植治疗患者60例,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包含30例)和观察组(包含30例)。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8例、12例,年龄区间在23到55岁,平均年龄(38.12±2.12)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7例、13例,年龄区间在22到56岁,平均年龄(38.26±2.3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口腔种植治疗的相关指征[2];患者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患者无其他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病症;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确定需要实施口腔种植治疗后,予以常规拔牙处理,即在消毒麻醉后,对患者的牙龈进行逐渐的分离,并使用环形手术刀来进行牙周膜分离,将牙根拔出,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保持颊侧和舌侧的牙槽骨完整性,降低对口腔软组织的损伤,然后以刮匙来将拔牙窝点的感染组织、肉芽组织、囊肿组织等进行清除,确定其完全清理后,以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

对照组在拔除牙齿后,给予常规操作来进行种植牙植入,在拔牙后,对患者给予消炎药物,并在半年后,确定其符合种植体植入标准后,给予无张力缝合。观察组使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进行种植体植入,其运用Bio-Os骨粉来对窝点进行适当的填充,然后使用Bio-Gide胶原膜来对拔牙创面的表面进行覆盖,后续处理措施与对照组一致。

1.3 评价指标

就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宽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就其是否存在松动、疼痛感等来评估口腔种植成功与否,记录种植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60da7a93b9371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显著(P<0.05)。

2.2 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2 2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等指标比较(60da7a93b9371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组别

例数

牙槽骨吸收量

牙槽骨高度(mm)

牙槽骨宽度(mm)

观察组

30

1.71±0.62

11.28±0.92

10.32±0.56

对照组

30

0.67±0.35

10.03±0.76

9.02±0.54


3讨论

牙列缺损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诱因较多,例如意外事件、龋齿等。在治疗时,多通过对患者缺损的牙齿植入种植体,以修复其牙列,保证咬合关系的恢复,口腔美观得到提升。在整个种植落实时,必须要将原本存在缺失的牙齿进行拔除,并通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使之具备种植的标准。但在牙齿拔除后,很容易导致牙槽骨稳定性存在缺失,进而被持续吸收,此时牙槽骨量下降,宽度和高度相对来说降低,这对于后续的种植,存在较大的影响

[3]。在这种状况下,临床提出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来辅助口腔种植的开展。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在拔除存在瑕疵的牙齿或者对缺失牙齿的牙窝进行修整后,及时对牙窝进行定位保存,从而降低牙槽骨的吸收量,保证牙窝内血液的畅通,降低种植点的损伤[4]。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以Bio-Oss骨粉来对牙槽骨再生进行引导,新鲜骨质不断生产,其也能够弥补牙槽骨被吸收的骨量[5]。在牙窝状态得到改善后,其后续的修复工作开展也会更为顺利。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更高,且在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宽度和牙槽骨高度上,也相对于对照组占优势。

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中,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来进行种植牙植入,能够改善患者的牙槽骨状态,保证种植成功率,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尚彤.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种植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8):94-96.

[2]王杨红,李冬仙,武会敏,卫晓丽,薛云韬.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牙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1):68-70.

[3]曾远胜,黄娴君.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及牙槽美学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24):45-47.

[4]李伟.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7):93-95.

[5]赵志鹏.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