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已有经验 回归现实生活——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立足已有经验 回归现实生活——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为例

周利飞

浙江省嵊州市实验小学 浙江 嵊州 312400

【摘要】《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能在第一学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整个教学过程由此展开,牢牢抓住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最后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体验时间 制作钟面 合理安排


虽说钟表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大多一年级学生对钟表只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因此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很多学生分不清时针与分针,对整时的认写不正确。要想认识钟表,认识钟面是基础,分清时针和分针更重要,如何使学生正确的认识钟表呢?本节课的服务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很重要,并且在活动前要把要求提明确,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立足生活经验,在体验中提升认识

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丰富并提升感性认识,是本课主要的教学策略,也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特点。

开课伊始,课件播放《它是什么》的歌曲,通过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现,学生与钟表的生活经验得到激活与丰富,钟表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数学。

又如,让学生知道一天之中,时针在钟面的同一位置要出现两次,分别表示上午、下午两个不同的时刻,这是学生对时间认识的一次提升。在本课教学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感受到了这方面的知识,部分学生还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钟面“9时”后,我顺势提问:平常9时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学生自主回答完毕后,出示ppt并提问:同样是9时,为什么有人在学校看书?有人却在家睡觉呢?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发现仅用“几时”来表示某一时刻是不够的,从而结合具体事例,把他们生活中具体事例,把他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等时间词汇和“几时"关联起来,用以准确的表示某一时刻。接着再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时针运行情况,让学生了解时针每天转两圈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成功体验。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平台,在互动中主动建构

师生互动,共建课堂文化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往往能促进师生以及生生的互动与学生的主动建构。在制作钟面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每组的长短针都有多余的,纸板上有的只画了圆或长方形,有的还画了分格点或部分分格点,要求学生2人一组制作钟面。学生在制作时,必然要考虑钟面上有些什么?有几根长针和短针?有多少格?如何标数字?由于学习材料的设计与提供注意了选择性和结构性,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经验,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判断,又有利于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制作活动,我在关注全体合作小组进展的同时,又具体深入到2-3个合作小组,重点帮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和归纳,从而使钟面的认识过程成为一个师生互动交往,合作、探究的过程。

60dc007472259_html_38432bff97a75707.jpg60dc007472259_html_9258a3d2c4979c05.jpg

在再认拓展这一环节中,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指向8时)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会说:时针和分针都是顺时针走的;有的会说: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一格;有的会说:时针指向8。分针又指向12。这时是8时;也有的会说;从7时变成8时,中间经过了一小时……我面对学生的每一发现,或惊喜,或惊讶,和学生一道品评起来:“你真棒”、“你的观察真细致”、“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和你一样,也是从点滴发现开始的”,老师的肯定、鼓励和全班同学掌声交相应和,激活并拓展了学生思维,形成种民主与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拨时刻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创设了“小明的闹钟停了,谁能帮他把钟拨准?”这一问题,画面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拨时刻也是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与实践欲望,学生面对这道题,首先要考虑如何找准时间,方式是多样的;其次学生手中的钟处于不同时刻,存在选择进或退的问题这些,对于一年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为了强化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师生互报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请其他小朋友拨出或者写出这一时刻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是为巩固认识整时所设,其中蕴藏探究,珍藏隐私,师生在互报自己喜欢的时刻以及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时,充分吐露了心声,交流了情感,促使了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回归现实生活,在实践中促进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并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结动,可以促进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思考生活现象;可以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安排生活,美化生活。在这里,我以本课的几个小例子加以解说。

课间活动——开火车。汽笛长鸣,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首尾相接模拟成火车模型,从武汉开往北京的火车整装待发咔嚓声声,学生模仿火车运行的姿态律动、其间,每有教师提示,学生则变换姿态,如模仿吃饭、睡觉、看报等动作;每运行至一个大站,火车靠站,教师报站,课件便出示火车站的钟表,学生辨认火车到站时间。

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模糊了学生眼中的课堂与生活的界线,让学生感受了旅途的轻松与愉快;辨认火车到站的时间以及火车的准点与人要守时的关系,又强化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火车停靠的几大站也许只给了学生一个模糊印象,但当他们今后到这些城市时,必然勾起对今天课间活动的回忆。

实践活动——合理安排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方案。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缺少自主安排实践活动的经验,我为学生出示了活动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考活动提示进行设计,也可以自主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数学知识,设计并践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合理安排生活时间和内容的重要意义,以及做时间小主人,做生活小主人的快乐,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目标的多元与整合。

图片 5图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