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创面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创面中的应用

占利民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 安徽芜湖 241000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复杂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博士所首创[1],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VS是通过使用聚乙烯醇和明胶海绵组成的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配合负压封闭原理,作为修复损伤面的一种新治疗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首创以来,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被推荐到各种软组织缺损和(或)感染的临床治疗中[2~4]。
  1 VSD治疗方法
首先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和异物等,然后按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修剪带有多侧孔的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在擦干净创面周围皮肤之后,用具有生物透性薄膜封闭VSD敷料覆盖着的整个创面。根据需要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引流管接负压装置,开放负压。并且调节负压,5~7天后拆除VSD敷料,如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即可植皮闭合创面。
2 VSD术后护理
VSD常规护理 (1)易压迫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等处,应经常更换患者体位,将患肢垫高、悬空,防止VSD材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而阻断负压源;(2)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尽量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可自行调节负压压力范围;(3)应选用透明的吸引瓶,并每日更换。在更换吸引瓶时,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材料内,先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吸引瓶。
使用VSD方法期间的观察 (1)负压源的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450~-125 mm Hg,因为可控制的全方位负压作用,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了组织新生;(2)观察负压是否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VSD敷料是否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3)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4)患肢血运是否良好,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患肢感觉。
特殊情况 (1)VSD材料干结变硬。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漏气所造成,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体被引流物吸引干净。故应观察负压封闭引流各个接口是否密闭。若是引流时间为48 h后材料变硬,引流管中已无引流物持续流动,可不加处理,一般不影响最终效果。(2)VSD材料鼓起,不见管形,可能是引流管堵塞或负压源异常。
检查活动性出血 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马上通知值班医生,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VSD治疗效果 VSD材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发出臭味,甚至材料上出现黄绿色、灰暗色等各种污浊的颜色,但是半透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证了创面内和皮肤的水蒸汽正常透出,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做特殊处理。
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若患者发生连续高热,应及时通知医生,确定是否有感染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VSD优越性
与普通换药治疗相比,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优秀地执行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而且由于半透膜能透气,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起到了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代谢功能。有研究者对猪身上的慢性创面模型进行了实验观察,证明了VSD能增加创面局部血流,清除坏死组织和引流液,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5]。
由于负压的作用,降低了组织间压力,同时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降,刺激修复的启动信号,有利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使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的释放,伤口内发生纤维蛋白溶解,可增强胶原组织的生长,并创造出加快纤维蛋白溶解的环境,进行自溶性清创[6]。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清除了细菌的培养基,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重吸收。加快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特别是对于浅表创面而言,可以起到缩小创面,减少植皮面积的功效。
通过应用VSD技术,迅速有效地控制了创面感染,减少了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慢性消耗发生;明显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负压封闭引流创面不需换药,大大减少了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减轻了医生换药的工作量,并方便其护理;患者创面愈合病程加快,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7]。
总而言之,VSD技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Mullner T,Mrkonjic L,Kwasny O,et 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to promote the healing of tissue J Plast Surg,1997,50(3):194-199.


2 Fleischmann W,Becker U,Bischoff M,et sealing:indication,technique,and J Orthop Surg Traumatol,1995,5(1):37.
3 Bauer P,Schmidt G,Partecke of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infected soft tissue defects by vacuum sealing and PVA Mikrochir Plast Chir,1998,30(1):20.
4 Muller dressing in septic wound Chir Suppl Kongressbd,1997,114:537.
5 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中国临床康复,2017,6(4):520.
6 Wound assisted complex wound closure with elastic vessel loop Novel Technique,2017,12(6):212-213.
7 杨越涛,张晓华,李英才,等.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创伤外科杂志,2017,9(3):231-23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