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心肌肌钙蛋白 T、超敏 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刘可 宋晓君

乐至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至 641500


摘要目的:探索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实验组),另选择同时间段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完成;两组均接受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方法,分析两组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入院时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三项检测阳性预测值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敏感性为98.00%,阳性预测值为98.00%。结论:诊断心肌梗死实施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的早期诊断价值确切。

关键词: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是属于心肌严重性持续缺血所造成的心肌坏死性疾病类型。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能够接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可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个别严重患者更会致死[1]。因此,临床需实施积极检查诊断措施,从而起到十分重要的病情判断,给予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2]。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实验组),另选择同时间段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完成。

实验组(n=100)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处于45-79岁,平均年龄(43.67±4.3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h-4h,平均(2.10±0.75)h。

对照组(n=100)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处于44-78岁,平均年龄(43.67±4.3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h-4h,平均(2.15±0.70)h。进行对比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方法,具体:(1)患者收治入院后给予采集静脉血,待检;(2)实施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方法、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方法。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价值,包括两组入院时各项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三项检测方法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资料以均数±标准差(Combin±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各项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的入院时各项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入院时各项指标的比较(±S)

分组(n)

心肌肌钙蛋白T(μg/L)

超敏C反应蛋白(mg/L)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μg/L)

实验组(n=100)

4.04±0.80

17.40±2.02

3.20±0.60

对照组(n=100)

0.22±0.03

3.44±0.75

0.61±0.15

T值

47.7165

64.7874

41.877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实验组的三项检测方法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的分析

实验组的三项检查即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预测值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敏感性为98.00%,阳性预测值为98.00%。


3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并且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环境压力、自身不良生活习惯、膳食不科学因素等存在明显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容易造成心率衰竭、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如果患者未能够接受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则可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及时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检查十分重要

[3]

在临床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临床针对合并心电图特异Q波表现、合并胸痛表现的临床诊断相对比较容易简单。但针对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早期无胸痛症状、无特异Q波表现患者,临床需助心肌酶标志物检测作检查诊断[4]。由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时间窗相对较窄,不会造成第二次心肌梗死时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升高被遮盖,因此临床可以将其作为早期检测第二次心肌梗死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6h开始存在心肌肌钙蛋白T指标,大约在10-24h内达高峰,并且在10一24h内达到高峰,峰值可高达参考值30-40倍[5]

分析本次结果,实验组的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三项检测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100.00%、98.00%、98.00%,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何成毓,彭兴,阳飞,等.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34-36.

[2]李琼.H-FAB、hs-CRP、cTnT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9):2922-2925.

[3]王白石,李东阳,陈兴国,等.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2):205-207.

[4]罗晓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8,53(9):993-995.

[5]李远宁,黄爱群,钟晖,等.cTnT、hs-CR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风险评估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2):6-7,32.



刘可(1972-),男,籍贯:四川安岳,工作单位:乐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


宋晓君(1973-),女,籍贯:四川乐至,工作单位:乐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