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于STEMI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于 STEMI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分析

陈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 O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途径在中心型胸痛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的114例ST-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途径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中心型胸痛模式下,进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了球囊扩张(D-to-B)的时间、医院并发症的发生率、10分钟内符合规定项目的率、PCI的比例、射血分数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min内PCI的百分比和标准项目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的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优化诊疗流程,缩短d-to-b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胸痛中心模式;急救护理;STEMI患者;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1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STEMI,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难忍、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痛开始12h内入院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病史;伴随血液系统疾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拒绝配合此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33~79岁,平均(56.83±14.5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43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7例;吸烟史26例;病变血管:前降支38例,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6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31~77岁,平均(56.92±14.7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41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8例;吸烟史28例;病变血管:前降支3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1)干预人员的系统培训和考核:STEMI专职分诊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快速将患者分诊到心电图室和急诊室,同时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干预人员接受系统的心电图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并能在10分钟内识别心电图,并告知胸痛中心医生;选派优秀的干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负责STEMI患者在急诊室抢救和PCI术后的全程转院护理。(2)具体流程:患者先进入急诊,对于主诉胸闷、胸痛或高度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分诊护士迅速检测其生命体征,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于高度怀疑STEMI的患者,立即通知胸痛中心医生,并开通绿色通道,进行以下治疗程序:给予患者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并实施心电图监测、吸氧和建立静脉通路,并与上级医院直接联系进入导管室。在每个抢救过程中,护士长都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诊护理路径后,每季度对急诊护理路径流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急诊护理路径。

1.3观测指标

(1)从进入球囊至扩张时间(d-to-b):计算并比较两组的d-to-b时间。(2)比较房颤、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3)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PCI的比例及10min内完成规定项目的符合率。(4)观察两组射血分数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D-to-B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D-to-B时间为(55.38±25.61)min,短于对照组的(101.73±28.4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3,P<0.05)。

2.2两组射血分数的比较

观察组射血分数为(55.27±4.39)%,高于对照组的(48.6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9,P<0.05)。

2.3两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02±2.55)d,短于对照组的(9.88±2.6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8,P<0.05)。

3讨论

STEMI是急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到18分钟,就会引起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坏死,如果闭塞时间到3小时,坏死面积就会扩大到整层的2/3,如果闭塞时间到6小时,则会引起跨壁心肌梗死,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关于病人的安全。因此,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应尽可能缩短从入院到再灌注的时间,为挽救患者生命创造良好的条件。胸痛中心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诊疗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右冠状动脉闭塞影响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的血供,导致窦房结功能和节律下降有关,或心房缺血导致心房肌电稳定性下降。右心房负荷明显增加并扩大,心房出现多次异位兴奋,心房肌复极不一致,导致心房多次微折返,导致心房颤动。急诊医师根据护理人员的分组,进行快速评估和治疗,最终争取患者血管再通的时间,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最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结论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STEMI患者中可有效优化诊治流程,缩短D-to-B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盛亚萍,邹姣.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5):892-893-894.

[2]蔡洪,尹莉莉,王翊,王玉荣,陈贇,刘芙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06):737-742.

[3]胡秋香,李梅忠,徐朝艳,刘向群,陈月媚,黄燕梅,詹铁坤.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效果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8):1380-1384.

[4]董海,荆全民,徐凯,等.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1(6):452-455.

[5]刘伟静,寇宁.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4(2):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