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张雪婷

陕西省中医医院 急诊科 710000


摘要:目的:体会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将我院急诊科2020.5-2021.1内53例患者纳入研究,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整体护理);观察临床指标用时、住院花费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高达36.00%,P<0.05。经整体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花费较低,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诊科室;急救护理;整体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近年来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因素的联合推动下,急诊创伤患者发生率大幅增加;发生意外创伤后患者意识丧失、气道梗阻且失血量过大,疾病进一步加重会增加临床死亡率,因此在有效时间内开展急救工作至关重要。而临床研究指出,在急诊急救工作开展期间辅以护理措施,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创伤死亡率的关键[1]。为体会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价值,特进行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方式将我院急诊科2020.5-2021.1内53例患者纳入研究,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男、女为12、13例,年龄16-80(48.74±8.15)岁。观察组(28例):男、女为13、15例,年龄17-80(48.56±8.23)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心肺复苏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记录。

观察组:整体护理:接到患者后帮助其采取合适体位,抬高下肢并适当抬高头部,后将头部偏向一侧,对上呼吸道分泌物、异物进行有效清理,给予面罩吸氧(氧浓度50%,氧流量5 L/min)。将急诊室内温度控制在28 ℃左右,患者裸露的部位借助棉布进行遮盖;输血、输液过程中借助加温仪对输入液体做加热处理。后全面采集年龄、发作时间等信息,询问家属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等信息。而后配合医生开展抢救,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评估,以评分为准,采取对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若其生命体征发生变化,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开展对症药物干预;若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则将镇痛药物静脉注射,必要时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成功后给予患者药物指导和干预,若患者出现酸中毒症状,则借助碱性药物开展治疗,然静脉注射间羟胺及多巴胺,提高血压水平的同时增加机体器官供血量,血压稳定后暂停用药。
1.3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2]:主要从胸闷、房颤、抽搐几方面进行对比。

临床指标用时以及住院花费:临床指标用时从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建数据库并分析,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胸闷1例,抽搐1例,无房颤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较36.00%的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胸闷

房颤

抽搐

总发生率(n,%)

对照组(n=25)

5

2

2

9(36.00)

观察组(n=28)

1

0

1

2(7.14)

x2

--

--

--

6.6871

P

--

--

--

P<0.05

2.2临床指标用时以及住院花费

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花费较低,P<0.05,见表2。

表2:临床指标用时以及住院花费

组别

抢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

住院花费(元)

对照组(n=25)

35.22±1.52

8.59±2.66

4266.36±474.41

观察组(n=28)

30.22±0.45

6.56±1.25

3856.56±450.23

t

13.7271

8.9971

6.5547

P

P<0.05

P<0.05

P<0.05

3、讨论

受交通事故、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急诊创伤发生率呈现大幅攀升趋势,而此类伤害也成为现阶段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重点内容[3]。调查发现,部分严重创伤患者绝大多数为多发伤,若未在有效时间内接受治疗,极易造成其伤残和死亡;而在急诊急救工作中辅以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此研究结果显示:(1)实施整体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花费较低,数据和对照组相较,P<0.05。证实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救效果并改善预后。分析原因:整体护理模式以创伤救治、预防并发症为原则开展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在有效时间内针对患者具体症状实施干预措施,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4]。(2)观察组胸闷1例,抽搐1例,无房颤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较36.00%的对照组低,P<0.05。证实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整体护理模式中涵盖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因此可确保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伤情并开展相关措施,从而避免护理措施的盲目性;同时在急救过程中还可预防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5]

综上所述,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知江. 优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四川医学, 2019, 40(09):105-107.

[2]李宗燕, 何雪华, 莫裕春. 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复合伤患者抢救中的实施价值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0z1):334-335.

[3]杨珍, 张宝珍, 上官美琴,等.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 2018, 32(11):113-116.

[4]李晓芳, 杨会梅. 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28):107-110.

[5]李斌斌. 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