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构建新型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3

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构建新型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研究

陈静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453007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凝聚各种社会资源,积极高效的应对老龄化迫在眉睫。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期,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中位于前列,虽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未富先老和少子化问题明显,实际劳动资源的年龄老化。养老服务产业是满足老年人现实服务需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蓬勃的生机。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行业类别与发展现状,探讨新形势下应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相关建议,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与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了分析。推动养老产业优势发展,进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使得现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行,导致我国整体的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是适龄结婚的夫妻迫于经济生活的压力以及保障孩子良好教育的支出负担过重,实际的生育率仍然不高,使得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提前到来。作为一个经济迅速腾飞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整体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经济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中国在中高等收入阶段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适度的经济增长在老龄化阶段仍然是筹集养老资源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我国经历了独特的人口转变过程,人口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相继在人口转变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在本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的进程较之其他国家更为迅速。

  1. 老龄化制度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

构建新兴的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不仅是有效的应对老龄化问题存在的弊端,也是推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Rui Mao (2014)认为,绝大部分老年群体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方面,其身体机能大不如前,会出现各种老年疾病,导致其在医疗保健支出方面的消费急剧增加。Lee 和 Mason (2010)认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可减轻人口老龄化的负面经济影响。胡湛、彭希哲(2012),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的人口大国,将别国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统一,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道路的发展型养老政策。杨振轩(2021)认为,在中国的老龄产业发展历程,政府职能发挥重要作用,对存在的养老问题态度非常明确,不断调整对养老问题的介入,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耿志祥和孙祁祥(2020)延长退休年龄要不要实施,老龄领域应该以事业还是以产业的模式发展等问题。以何种方式构建老龄化制度框架,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有的特征

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应转化成机遇。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客观认识其发展规律,积极推进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实现积极应对。由于中国独特的人口转变过程,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征,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未富先老”和“低生育率陷阱”。

  1. 未富先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1%,超过了0-15岁的人口。人口结构变化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呈现出未富先老的趋势。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大概率可以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但随后面临的快速老龄化进程将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理论视角还是政策层面,观察快速老龄化这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性变化,防范其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冲击效应都值得关注。

  1. 少子化问题、过度重视教育投入造成的低生育率陷阱

人们普遍认为高学历、高文凭才能在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获得胜利,拥有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并且在现实社会中,众多优质岗位设置的硬性条件大多来自于受教育水平程度,人力资源在招聘时更多的倾向于名校毕业生,这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第一道关口。虽然国家鼓励生育,但是现在新一代的85后、90后的年轻父母,特别是经过残酷高考并且成功在大城市立足的高知夫妻,往往会降低生育或者延迟生育年龄,会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增加教育支出使孩子享受最好的资源。同时教育普及的提升促使更多的家庭妇女进入工作岗位,社会就业参与度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生育子女,人们还会用质量替代数量降低生育,加之白热化的就业现状,使得少子化的情况更加凸显。生育水平被异常高昂的教育成本抑制,形成低生育率陷阱;低生育水平与教育资源投入过度重视恶性循环,又固化了低生育行为。

四、中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养老资源存在供需矛盾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提升,进一步加剧了养老负担,同时激发老年人对消费市场的需求,但也增加了现有环境下养老资源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有效供给小于实际需求。社会养老机构环境资本差距明显,现存的实力相差较大,由于居民经济实力差距明显,导致价格高、环境好的养老院往往空置,价格低的养老机构床位不够,不能有效的解决老年人的需求现状。同时,存在土地资源、经济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郊区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及设备较为完善,但供大于求,但市区的养老机构则完全相反。另一方面有效需求跟不上潜在需求。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完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不断丰富,由过去单一的经济需求转化到医疗、金融、教育等多方面的需求,为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质量的生活保障,减少子女的生活压力,很多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养老院。但实际的养老机构实际入住率并不高,养老机构空置床位多。

2、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对于传统农业家庭而言,主要依赖于家庭成员和子女养老,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保持这种情况,多数老年人把家庭当成晚年生活的依托,在老人失去自身经济来源和活动能力后,保证其享有稳定的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事关重大。但随着社会资源的有限使用和人们经济压力过大,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空巢老人的现象十分普遍。人们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教育成本的持续攀升,年轻劳动者肩负生活经济来源的重任,善待老年人问题凸显。现阶段少子化现象也十分明显,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教育支出比例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选择延长生育年龄或只生一个孩子,这种现状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成为必然趋势。

3、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缺口,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健全。

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现有户籍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更是十分严峻,常住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国家趋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尚可。但是,人口收缩型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人力资本的减少使得供需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足,部分节点性地区人口失衡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而且,在西部边境地区、农村地区,劳动力人口净流出往往与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息息相关,劳动力的流失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老龄化程度更高,以及相关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健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服务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4、加强文化娱乐方面的中高端养老服务供给

在养老需求方面,心理慰藉和学习活动的实际需求与满足现状之间差距较大(心理咨询、精神支持),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老龄产业供给主要局限于服装、保健品市场基本需求领域,无法满足老年人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存在问题:一方面,老年产业服务的市场发展规模受限,从事相关的企业数量不足、重视程度欠缺。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老年服务市场的巨大发展前景,未积极参与该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老年服务市场规范化不足,中高端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未能良好的开拓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的市场,未能够建良好的质量标准体系,假冒伪劣产品较多,不法商家欺骗老年消费者的现象时常发生。

五、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1、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科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撑,应积极开发应用新型医疗技术(康复辅助、智能照护机器),在老龄产业的研发集成中充分应用大数据,推动老龄服务产品的研发,把科技创新等技术手段运用到现有的老龄产业模式中,实现老龄化事业、产业的高质量协调发展。老年智能产品的快速普及,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从而降低老龄社会支出总费用,新型科技产品真正的走进老年人的生活中,实现老龄服务产业的协同发展,大量的运用科学技术元素,搭建智慧共享的人口老龄化综合平台,构建有温度的老年社会环境。

2、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实现传统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

现如今社会个体的生育观念已经变化,特别是85后、90后年轻夫妻,会更多的考虑到子女教育成本占现有家庭支出比例,以及想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会很大程度上降低生育或延长生育年龄,随着女性逐渐走出家庭以及在职场的地位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更普遍降低。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地区政府要落实到位,充分根据本区域实际人力资源的现状,从子女教育、生育福利角度出发,进一步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现状的生育政策,。相关部门通过合理的政策福利,来鼓励年轻夫妻生育孩子,充实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满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降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3、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困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产业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不同行业的社会资本力量进入养老产业,健康养老、老年保健、养老旅游等跨界行业不断地融合,使得养老服务被催生成为朝阳产业,深受相关资本力量的竞争。但我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养老产业难以向乡村转移,无法加快老年人劳动力资源流动。想要实现全国范围的养老制度改革,政府要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夯实产业转移的基础,弥补中西部农村地区、边境落后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漏洞和短板,健全服务网络、拓宽基金渠道,鼓励各地建设农村幸福院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老龄产业体系建设。

4、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推动老年群体再就业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老龄人群的数量增多,进而使得老年人各种需求同样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新型产业。通过构建良性的老龄产业协同发展,促进老年人口的再就业,进而缓解人口老龄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福利政策,使得社会其他优势资源进入养老新兴产业,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保障,构建以养老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产业,刺激消费,促进老年群体的再就业,带动相关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抓住人口老龄化中主要矛盾,会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Rui Mao. Population Aging,Consumption Budget Allocation and Sectoral Growth[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30) : 44-65.

  2. Lee R,Mason A. Fertility,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2010,26 ( 1) : 159-182.

  3. 陈友华.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11):44-49

  4. 梁义柱.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选择——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J].管理研究,2013(03):186-189.

  5. 李璐,赵玉峰,纪竞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0,(10):103-113.

  6. 刘成坤,林明裕.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问题探索,2020,(07):168-179.

  7. 王明华,刘珍,李楠竹.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走势总体判断及政策导向[J].财经问题研究,2017(4):28-34.

  8. 王云多.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负面经济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20(07):68-73.

  9. 魏嘉辉,顾乃华.老龄化与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J].经济经纬. 2021,38(01):86-95.

  10. 徐春英.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养老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5-6.

  11. 王莉莉.新时期我国老龄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J].兰州学刊,2020,(10):186-198.

  12. 修颖.老龄化背景下退休与家庭养老消费——兼论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 2020,(20):51-54.

  13. 杨振轩.中国老龄产业发展与政府职能界定[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05-117.

  14. 张博,韩俊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