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空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连接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乡村空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连接路径研究

黄晓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51804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我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乡村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对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文章着重从聚落空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实现乡村空间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顺利连接。

关键词:乡村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连接;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强调在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打造以城市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土地资源保护制度的影响下能够着力解决因为无秩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化开发所引起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按照区域的行政区划等级确定了“五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中乡镇层面属于最低一级,但这一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却有着深远的影响。乡村空间规划是国土资源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对促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乡村空间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休闲娱乐提供重要支持,在真正意义上将农村打造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 聚落空间的打造

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乡村各项建设规模扩大,一部分的村庄开始向外扩张,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民在享受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迫切希望改造现有的农村建设。乡镇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应摒弃片面追求人口城镇化目标实现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突出城乡地域全域统筹及综合管控的发展理念,加快打造聚落空间。

村庄是农民的主要聚集地,具体涉及到民宅、聚落和周围环境。和城市住宅建筑相比,农村民宅具备居住和劳作的双重属性。第一,农民会全过程亲自参与住宅的获取。第二,从功能上,农村住宅不仅要满足农民起居饮食在内的生活居住功能,而且还需要为农民提供便利的生产经营支持。第三,从生活方式上,农村住房依赖公共设施。乡村空间中农村住宅的规划,要立足于乡村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农民生活生产要求的建筑,营造出宜居宜业的住宅空间。

受到社会环境和住房政策的影响及限制,农宅建造具有很大的非商业性。农村宅基地是作为一项国家福利,由政府批给村民的,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一般只允许在本村的小范围内进行。在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农民会选择自己动手建设房屋,自己动手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会减少劳动力雇佣成本消耗,进而为农村地区的脱贫减负提供重要支持。另外,由于农民住宅一经建成,之后十几甚至几十年都是该家庭的居住之所,所以农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变性来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农宅通常运用最单纯的空间结构来适应不同的使用。

  1. 生态空间的绿色自然修复

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持续性的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而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生态宜居的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农业发展不能够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表,而是需要在一边发展农业的同时一边做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读,持续性的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打造出绿色自然的乡村生态空间。

在国土资源一体化管理应用的背景下需要转变乡镇规划的目标,加强对乡镇规划的约束。乡镇政府应该在严格保护乡镇全域自然资源和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进行精准管控的基础上,平衡好对乡镇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与治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期间如果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十分恶劣,更是无法保障农村留住高素质人才。如果人口大量进城,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并定居城市,乡村的建设、管理等各项事业也就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农村绿色生态空间的打造会带动农村各个产业的发展,并为村民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或者渠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1. 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

乡镇层面的城镇化与综合发展战略决定了村庄所能够集聚的规划人口、村庄发展模式及其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置的内容与强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镇管理需要从乡镇层面创造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出发,充分重视生态、农业与城镇的全域空间发展与治理,完善配套设施。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乡村指导的基础上,村庄规划需要侧重村庄各类空间设施与要素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如村庄住宅、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绿化,以及村庄景观的规划设计,指导村庄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以达到对村庄空间环境质量的控制与通过村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的目的。

经过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分析,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发幅度的改善,农村基本社会服务开始向乡村地区延伸,乡镇基本社会服务开始实现全面覆盖。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很多乡镇都建设了基础设施设备,有一部分的基础设施设备正在实现升级转型,乡镇人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乡村的道路交通建设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农民的出现变得更加方便。以上这些变化都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倡导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向城市看齐,特别是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强化垃圾、水体的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打造城乡一体化和互相融合的基础设施、社会基本服务格局,缩小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在农村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土地整合治理工作,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的原则,按照当地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土地整治。为了能够打造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还需要积极建设能够应用在农田中的水利设施,并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农民注重保护水资源,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来引进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和灌溉方式。

  1. 服务设施的完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最为关心的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包含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就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治安、农村金融扶持等。同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也证明,广大农民对改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愿望。相对而言,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普遍存在不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村民的实际需要。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在部分农村地区相当缺乏,一些偏远的村庄甚至根本没有设置基本的、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部分村庄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房等得不到落实,存在租用民宅或和其他设施混用的现象,这些都给村民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随着村民素质及意识等各方面的提高,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和渴望程度也逐步提高,普遍希望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完善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1. 实现从单一村庄规划到多方位空间规划的转变

伴随时代的进步发展,乡村以往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村庄逐渐打造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空间体系。乡镇可以充分借助特色要素资源,提供产品与服务供给向城市和乡村两个方向的输出。在乡村空间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而且还需要根据农民的需求对其中不符合农村建设的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农村服务设施的功能,优化农村空间布局,使得农村空间布局模式更好的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和社会发展的适应力,不断提升乡村空间的建设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落实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村庄规划由发展建设向实用管控转变,“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新时期村庄规划的主要目标。乡村振兴要发展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载体,并在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综合治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贾铠阳, 乔伟峰, 王亚华,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v.33;No.257(08):18-25.

[2] 徐衠衡. 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探讨[D].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3] 符娟林.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9(95).

[4] 袁源、赵小风、赵雲泰、詹运洲.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的分级谋划与纵向传导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 No.260(06):46-51.

[5] 袁敏.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 No.607(10):63-64.

[6] 余侃华, 祁姗, 龚健. 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乡村产业振兴及空间规划协同路径探新[J]. 生态经济, 2019, 035(003):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