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的小学教育方向转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后疫情时代下的小学教育方向转型研究

方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花板桥学校师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既是灾难又是机遇,它极大的改变了其国际和国内社会秩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变革。疫情期间,教育事业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在教学方式、理念方面均作出了适应性调整,对下一步教育转型带来深刻启迪。本文基于花板桥小学疫情期间积累的适应性教学方式调整经验,简要分析研究后疫情时代去中心化、扁平化、弹性化、多元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改革。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国人民,极大的改变国际和国内格局,为我国给教育事业带来深远影响。疫情在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的同时,又催生出“互联网+教育”“直播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为我们教育从业者对抗大规模流行病例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将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深刻反思疫情期间小学教育暴露的问题和短板,系统总结经验启示,围绕后疫情时代小学教育转型问题做前瞻性思考研究。

一、疫情对小学教育事业带来的挑战

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在疫情防控最关键阶段,花板桥小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模式,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育事业的冲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凡是与此同时,不可避免一系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剧惯性懈怠的传播。由于小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校停课直接打乱既定教学活动安排,长期居家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度假”心理,假期惯性懈怠情绪蔓延,放大了自律型学生与他律型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是物理隔离筑起沟通壁垒。小学处于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疫情使得学生被迫在家隔离,算上春节近3个月在家停课,客观上筑起团队交流壁垒,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

三是资源鸿沟拉大城乡差距。在校学习是相对公平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学习能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师资力量和统一的配套管理,但学校之外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带来影响。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往往受制于家庭认知水平、文化氛围和收入水平,在教育重视程度、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与其他学生产生巨大鸿沟,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构性教育不均等化差异。而疫情导致这种差异放大聚焦,成为影损害教育公平的潜在因素。

四是对教育管理能力形成挑战。疫情极大的考验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组织能力、线上教学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并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形成地区差异。往往管理能力较强的学校,应对疫情更加从容,线上教学组织能力更强,学生教学影响就更小。

二、疫情对小学教育带来的机遇

在面对新挑战的同时,疫情实际上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客观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和革新,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及应对,加速了基础教育传统壁垒和边界的瓦解,主要表现为 “线上线下”“家内家外” “校内校外”等三大分界线的进一步突破和相互渗透,它们之间的壁垒,都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共同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

一是推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近年来,线上教育模式发展迅速,“直播教育、视频教育、在线网课”等新业态成为教育新时尚。疫情的爆发,极大的推动了“互联网+”教育的迅速普及,成为居家学习的不二选择。而“互联网+”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高度开放、极具包容、资源共享,在线教育的广泛普及将极大的促进教学资源的多向流动,拉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认知差距,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是教育资源下沉加速推进。全国3000多个县城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而疫情之下,中小城市的教学限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组织管理等因素,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线上教学需求短时间内得到显著增加。这将引起国家和社会对基层教育的重视,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教育资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布局。

三是教育转型迎来新契机。“互联网+”教育本身是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的,去中心化是因为网络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而不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谁都可以成为中心,谁都不是中心。由此触改革新思路,即去中心化的教学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三、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应转型方向

(一)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相融合教育模式。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蓬勃发展,“那段被迫宅在家里的时光加速了家长对在线教育产品的认知和尝试,尤其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让学生享受到顶级的名师资源,并且大幅降低了教育成本。“在线教育”具有可重复性优势,线上教育相比线下教育,更大的优势就是线上教育还能支持课后重温,当学生忘记某个知识点或者内容时,能够对课程进行再学习;“在线教育”具有及时性优势,学生可以在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在线教育”具有成本优势,节省了教师、教室、学习资料等大量的费用,这就意味着相同的成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线教育”更具有“个性化”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背景、个人喜好、学习风格安排学习进度、制定学习内容,有效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但与此同时,线上教育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教育,因线下教育存在互动交流、学习氛围、统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推行线上线下相集合的教育模式将会成为今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实在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等领域已经基本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

(二)构筑去中心化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资源的中心化带来的是师资力量、优质生源、经费保障的高度集中,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不利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经过实践证明,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教育资源的中心化,又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上,如果教师资源实现了去中心化,教育基本上也就实现了去中心化。因此要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均衡化”和开放化“,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短时间看,“互联网+”教育仍然是实现教学资源去中心化的最快选择。

(三)创新变革教学评价方式。要重新审视过去学习评价方式,不能仅从教材和讲义囊括内容去考核学生,而要依据学生疫情期间学习方式、学习范围、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更要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转变成学习输出评价为主,即评价从知识积累转变成学习成效。传统教学评价, 主要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考查的范围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内容的掌握程度。下阶段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主要考查学习者通过课程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什么思考、解决什么问题、得到什么提高。 这其中借鉴大学学分机制,更加强调学习的过程控制和考核环节的设计,价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开放性和差异性原则。

)持续推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依托现阶段教育网络,建立全教育资源库,内容涵盖基础教育政策解读、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如课件、题库、微课库、课堂实录等,开设教学空间、学习空间、教研教改、在线备课、电子图书等栏目。逐步推进名师教学资源共享,广泛发动高级教师、骨干名师等师德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专门负责优质教学资源的审核与指导,确保教育资源的持续优质、人人共享。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在看到疫情带给我们伤痛的同时,作也要看到疫情以及疫情后期给我们教育上所带来的发展契机,积极努力推动教育事业专项发展。



引参考文献: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