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融类课程建设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融类课程建设的探讨

张玉希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181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融类课程建设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融类;课程建设

引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课堂是育人的重要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政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教育模式。显性教育主要表现为高校开设的课堂思政课程,隐性教育主要表现在专业类课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价值导向,增加了专业课的育人属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导向、专业导向和技能导向的授课模式,专业课与思政能够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一、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作为资本运转的载体,是经济运行的中心。金融学课程的传授是武装金融专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头脑的重要途径,即着重培养供金融行业更完善地运作和发展所需的人才。但作为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学科,金融学科的话语权长期为西方所占据,当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大都体现为西方本位式的话语体系。但由于社会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许多理论和方法在中国遇到“水土不服”的现象,理论无法有效指导实践。因而金融学研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基本的实际。立足本国国情和本土实践,以实践指导金融教学和研究,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和经世济民的情怀。

二、专业课程教学在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从借鉴外国发展到自主创新改革,经历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实践的考验,教育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组织模式基本固定,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智育、德育、体育的全面发展要求。但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影响着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客观暴露出群众思想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体现出少部分群众的信念缺失。以香港为例,接受境外势力挑唆和参与激化社会矛盾的人群中很多是大学生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同样,国内校园也不乏言行与国家荣誉和文化相悖的高级别知识分子存在。他们的思想、言行比普通群众的思想、言行更加可怕。客观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依旧不够完善,存在缺失和短板。教师队伍缺乏主观能动性,高校在教学计划中缺乏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要素与专业课教学不能有机融合,教师缺乏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融合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党在高等教育环节上的思想阵地丢失,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里不能融会贯通,学生掌握能力不强,应用水平不高、容易引起意识形态偏差。

三、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索

(一)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加上课程思政的标签,也不是机械化地引入思政题材,而是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精心研究重要知识点的德性目标,防止目标设置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节。教师可以从知识的来源和发展、知识内涵的价值观中发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对知识模块进行重组、延伸,形成“知识—思政”线路。

(二)创新金融工程课程内容

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客观分析中华民族面临的各种外部挑战,弘扬党的方针政策,和取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做好“两个维护”。《金融工程学》联系思想政治优势明显,金融工程学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服务社会发展为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金融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助力完成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梦想。要完成一个坚定的目标,就需要一个坚定的思想政治保障,《金融工程学》可以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从社会政治经济角度引入政治理论思想,从经济社会活动规律中总结政治纲领、政策指引、经济战略规划等多重内容,丰富《金融工程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洞察现象本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肩负国家使命的革命精神。

(三)课程思政要筑牢“课程”建设的根基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金融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金融学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金融学课程的有机融合。第一,深度挖掘课程内容,整理课程内部知识结构。金融学教材由金融运行的基础要素,再到金融运行的支撑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呈现出详细而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因此,要把课程体系脉络介绍清楚,促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政策和特点,才是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根基。第二,加强金融学科的实践性。注重将金融学课程所学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领域有效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要有时效性,信息化时代金融形势变化日新月异,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只有涵盖当今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情况、新观点,才能保证学以致用。因而要求授课教师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确保讲授的知识能够在金融实践中有效运用。

(四)明确“金融学”思政育人的总体目标

“金融计量学”是金融学各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现代金融计量学的基础理论、模型和方法,培养学生借助计量分析软件建立金融计量学模型,对现实经济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其思政育人的总体目标可确定为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力求上进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诚信待人、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与每一位专业课教师息息相关。随着课程思政内涵的延伸,在各类专业课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方法及模式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进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体系全方位、立体化育人,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道德修养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春英.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客户经理课程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8(03):93-96.

[2]高娜,杨萌萌,唐丽华,李莉,杨权成.新冠疫情下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类专业教学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4):56-58+72.

[3]何卫东.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3):73-74.

[4]贺刚,朱淑珍,杨一帆,方媚柔.金融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外汇交易实务”课程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06):553-555.

[5]莫媛,曹瓅.活动理论视角下金融类课程的移动学习设计[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