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和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3

单孔和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管志涛

山东省济南市 商河县人民医院 251600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与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2018年月至2020年月收治的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分为单孔手术组36例和双孔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任何不良安全事件。单孔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双孔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VAS评分(2.6±1.2)分,明显低于双孔组的(4.1±1.0)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月,两组均未见复发。结论 单孔/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相同,但单孔手术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术后初期的疼痛程度,更有优势。

关键词: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单孔;双孔;自发性气胸;术后疼痛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电视胸腔镜(VATS)已成为目前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案。传统的VATS三孔手术,虽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本身依旧会造成较大的伤害,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剧烈且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1-2]。随着临床技术和手术器械的精进,双孔法和单孔法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探寻自发性气胸的最佳治疗方案,笔者将以科室收治的67名病例进行分组研究,以对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科室2018年月至2020年月收治的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确诊为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排除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单孔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15-54岁,评价年龄(40.7±9.2)岁,肺压缩程度:<30%5例、30-60%21例、>60%10例,首次发作24例、发作≥2次12例。双孔组31例,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19-63岁,评价年龄(41.4±9.9)岁,肺压缩程度:<30%4例、30-60%20例、>60%7例,首次发作22例、发作≥2次9例。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实施常规HRCT和心电图,入室后调整至健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孔手术组,取第四肋间腋前线和腋中线中点作2-3cm的手术切口,常规进入胸腔,若存在胸腔粘连的情况首先以钛架或电刀进行常规分离处理。其次,由切口置入腔镜和内镜器械,详细探查胸腔情况,以确定肺大疱或肺破口;借助相同切口将切割缝合器置入,于肺大疱底部1cm左右的位置作肺大疱切除,若其他部位还存在较小的肺大疱,可采用钛架夹闭、电凝灼烧等处理。手术完成后常规止血,并以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双孔组,于第四肋间腋前线作1.5-2.5cm的切口作手术操作孔,第六/七腋前线作1.5cm的切口作观察孔,其余操作与单孔组一致。

1.3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对象的基本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②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烈。③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X±S)与n.%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相应样本结果作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基本指标比较

两组对象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双孔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指标对比(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

术后胸腔引流量(ml)

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d)

住院时间(d)

单孔组(n=36)

58.2±13.7

13.5±3.7

125.6±22.3

2.6±1.1

3.6±0.9

双孔组(n=31)

59.7±17.1

20.4±5.2

234.7±37.9

3.9±1.5

4.5±1.9

t

0.398

6.320

14.595

4.081

2.533

P

0.691

0.000

0.000

0.000

0.013

2.2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手术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比较单孔组低于双孔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

t

P

单孔组(n=36)

6.8±2.2

2.6±1.2

10.055

0.000

双孔组(n=31)

6.7±1.8

4.1±1.0

4.027

0.000

t

0.201

5.504



P

0.840

0.000



2.3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单孔组术后出现肺部漏气1例,并发症率2.78%,双孔组术后出现肺部漏气2例,并发症率6.45%,两组均未见切口感染、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529,P=0.216)。术后随访显示,两组均未见气胸复发。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疾病不仅有易复发的特性,未经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开胸手术虽然能够满足疾病治疗的基本需求,但由于创伤较大目前已基本被淘汰[3]。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VATS现已成为气胸治疗的首选方案。在医疗器械和临床技术双向发展的背景下,双孔法和单孔法也已经逐渐取代了初期的三孔手术。双孔手术即操作孔和观察孔,取消了三孔手术中的辅助操作孔,不仅治疗效果相当且有效减少了手术本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目前临床最为流行的一种术式[4]。单孔法则是在双孔手术操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将观察孔和操作孔合二为一,从手术效果来看,两种方式并无明显的差异。单孔手术虽然规避了作操作孔或操作孔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得到了控制[5],但操作本身的难度并不大,因此差距并不明显,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将观察孔和操作孔合并的治疗理念,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创伤并有效缩短了康复进程,研究结果数据对比显示:单孔组病例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双孔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考虑两种术式都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且先进的治疗手段,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单孔法较之双孔法的优势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操作孔和观察孔合并,遗留的瘢痕得到了控制,美容效果更好;(2)单孔法的切口仅存在于第一肋间,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能够得到控制,不仅易于患者接受,更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疼痛应激引起的各种不适应[6];(3)随着康复进程的缩短,更能够节约治疗费用,在推广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结合临床实践来看,单孔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临床操作技术的要求更高;其次,由于将观察孔和操作孔合并,术中暴露的难度增加[7],加上手术部位的局限性,对邻近组织的牵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后,胸腔镜光源和器械处于相对平行的状态,操作者对于组织深度的判断会受到影响,手术难度也相应的增加[8]。综合比较而言,从临床价值来看,单孔法优于双孔法,在各方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将该术式作为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金友,孙振宇,顾敏威.单孔法、双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99-101.

[2] 宋超,韩孔启,宫心明,等.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疗效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2):170-173.

[3] 白山,王永强,耿勇,等.传统开胸肺大疱切除术与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5):72-74.

[4] 张丁乾.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52-54.

[5] 季凤俊,秦恺,叶飞,等.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联合榄香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及机制[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0,48(2):134-137.

[6] 任占良,张卫锋,韩英杰,等.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1):91-94.

[7] 张茂增,胡为才,姬弘涛.单孔和两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4):59-62.

[8] 刘大胜.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3):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