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周丽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医院内五科 236700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和评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的内心焦虑、抑郁程度以及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从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让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相同,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理焦虑程度以及进行完心理护理后是否有好转。结果:通过大量调查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发现病人们会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消极情绪。产生这种负面情绪有三个原因:一是对这个疾病的不了解。第二是不知道目前的医疗技术是否可以治愈这个疾病,治疗效果过是怎样的,第三是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没有人关心和照顾,产生了心理疾病。结论:通过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焦虑、不安、抑郁程度大大降低,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病人也能更加配合医生治疗,病人病情程度恢复程度也比较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干预,护理效果,焦虑程度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主要的特点是持续的气流受限病。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长期吸烟所导致;二是暴露于粉尘等环境恶劣的地方;第三可能有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大量的雾霾。还有可能是因为反复感染或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的缺陷,气道的高反应性或者老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咳嗽、咳痰、活动或用力后呼吸急促。由于这种疾病是慢性病,且如果受凉、淋雨等疾病会反复发作,病人长期遭受这种折磨,咳嗽、咳痰,夜间睡眠受到影响,很容易导致其心理疾病,产生忧郁、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从而不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疾病加重,病情发生恶化,治疗效果下降。因此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及时改善和帮助病人进行排解不良情绪。我院进行了此项研究,下面是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与病人的沟通和同意以及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批复,选取了我院自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让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相同,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12.5)岁,体重在62-78千克,平均在(63±1.25)千克,病程1-7年,平均在(5.5±1.5)年,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的病人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1-65岁,平均在(53.0±12.0)岁,体重在61-79千克,平均在(64±1.25)千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理焦虑程度以及进行完心理护理后是否有好转。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病程长短等,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所有病人都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检查生命体征,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症状、查体的表现,既往史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对病人的病因进行分析和推断。让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例如在手术前,去病房对病人进行基本询问和谈话,让病人对医生更加熟知和了解,增加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表现与情绪特征,在手术操作及时对病人进行科普,告诉手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和手术成功者的案例,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消除病人恐惧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绪,护士人员多进行查房,做好术前准备。实验组组在常规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关怀的人性化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如下:首先在手术开始前:在病人办好住院手续后,由护理人员亲自带入病房,并耐心、亲切、关怀、详细地为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护士和医生的基本信息、医院的基本环境、同住病房的病人、消除病人刚来一个陌生环境的不适感和对医院的恐惧。此外要多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若病人有焦虑,痛苦,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帮助进行疏导,合理调节及排解。若患者无家属陪同,医护人员要帮忙与家属取得联系,避免使其感到孤独。在进行手术前,为病人讲述操作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出现担心害怕手术等焦虑失眠现象,耐心为其简述成功的手术案例,增强其信心和良好的状态,如果病人有什么疑问,医护人员要耐心地为其解答,直到满意为止。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如在饮食方面上,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软烂易于消化的,多多摄取含高热量,优质蛋白的食物,例如鱼肉,鸡蛋,牛奶。要嘱咐吸烟患者,不要抽烟。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的分析,发现病人们会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消极情绪。产生这种负面情绪有三个原因:一是对这个疾病的不了解。第二是不知道目前的医疗技术是否可以治愈这个疾病,治疗效果过是怎样的,第三是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没有人关心和照顾,并且疾病反复发作,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产生了心理疾病。这些都会不利于病人病情的治疗和恢复,导致对生活失去热情与希望。实验组,进行了心理干预。结果发现进行完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的病人在焦虑程度要比对照组的低,并且实验组的术后恢复效果非常明显。

表1 两组病人产生负面情绪的形成原因

影响因素


例数

疾病认知

清楚

17


一般

27


不清楚

56

治疗效果满意程度

满意

18


一般

31


不满意

51

是否被受到重视

满意

15


一般

32


不满意

53



  1. 讨论

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负面情绪如焦虑、不安、抑郁程度会大大降低,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病人也能更加配合医生治疗,病人病情程度恢复程度也比较好,总之,这种方法效果好,可以在临床上大规模使用。

参考文献:


[1]邓园园.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v.18(32):150-151.

[2]赵洪伟. 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6):158.

[3]杨晓乐.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11):271-272.